也许是现代人脚步太匆忙,也许是现代社会节奏太匆迫,坐下来,静下来,执手相谈,竟成奢望!
季老走了,他要我“坚持不懈”的叮嘱,竟成绝响!
可怜流年夺季老,我失知己,国失大师!神伤之际,我泪潸然。
相识之后,我与季老之间便多一份关注。我随时关注着季老又出了什么书,说了什么话,季老则不着痕迹地关注着我做些什么想些什么。这一时期,我们见面虽不多,神交亦甚深。
我曾有鲁莽之想:国际道德经论坛如季老能与会,那就太完美了。但虑及季老身体,未敢造次,于是提出给季老录像,在论坛上播放。季老欣然应允。
论坛召开时,季老的录像在会上热播,反响甚好。季老说:“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据我的看法,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和谐’。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时至今天,我们又提出和谐这一伟大的概念,这是我们中华民族送给世界的一个伟大的礼物,希望全世界能够接受我们这个‘和谐’的概念,那么,我们这个地球村就可以安静许多。”
道家和道教的精神是什么呢?季老说:“我很喜欢陶渊明的四句诗,实际上这也是我人生的座右铭,即:‘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我觉得这首诗中就充分展现了道家和道教的精神,这就是顺其自然的思想。依我的看法,陶渊明骨子里更像是道家的。‘顺其自然’最有道理,不能去征服自然,自然不能征服,只能天人合一。要跟自然讲交情、讲平等,讲互相尊重,不要讲征服,谁征服谁,都是不对的。”
我常回味季老的这番话。前不久,给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望海楼”专栏写了篇《全球变暖,我们咋办》:“有道是‘天变不足畏’,可今日之‘天变’———全球气候变化,已在广泛深刻地影响和危害人类的根本利益。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今无善举,后患无穷。”
记得我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曾有过一番关于“双重紧张导致双重焦虑,如何用双和模式化解”的谈话。我认为,当今社会,“双重紧张”表现在快速发展引起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以及人与人关系的紧张。“双重紧张”必将导致社会失范的焦虑和文明冲突的焦虑。化解“双重紧张”和“双重焦虑”,需要“双和模式”——对内致力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呼吁共建“和谐世界”。内和而必求外顺,内和而必致外和,“和为贵”就不仅是中国,也应成为世界的追求。这一“双和模式”由中国提出,乃是基于中国经济崛起的同时,正在萌动中的中国文化崛起的端倪初露;基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中国应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季老看到了这篇稿子,颇为赞同。我们再次见面时,他谈到这点,并提升为“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内心和谐”这“三大和谐”。2006年8月6日,总理为他祝贺95岁生日时,季老谈起了他这“三大和谐”理念。总理倾听并赞赏。人们发现,当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鲜明地提出要“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吸纳季老滋养,我对“文化的回归与超越”这一命题做了一系列的探索。我认为,传统是民族的本,每一个辉煌的文明,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做支撑,都离不开先人的智慧与哲理的学习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离不开对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发展。现代化呼唤时代精神,民族复兴呼唤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要在全民族中张扬,民族精神就要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重铸。我们继承历史,面向未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不会食古不化、抱残守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为着创新和超越。对我的一管浅见,季老予以肯定。
我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迎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一文,进一步探究这一课题,文中加入我与季老沟通后形成的一些理念:如果说文艺复兴使“人”从神的束缚中被解放出来,解放了的“人”又过度膨胀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人”对自然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破坏;“人”对社会为所欲为,单边主义和恐怖主义的争斗越演越烈;“人”对“人”损人利己、尔虞我诈,次贷危机引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造成全球范围的经济衰退和恐慌;那么,时代就呼唤着一场新的文艺复兴,必须把过度膨胀的人还原为一个“和谐”的人,必须建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的新的“和谐世界”。
文章发表后,我想约一个季老合适我也合适的时间去看他,再次与他从容交谈。
也许是现代人脚步太匆忙,也许是现代社会节奏太匆迫,坐下来,静下来,执手相谈,竟成奢望!
季老走了,他要我“坚持不懈”的叮嘱,竟成绝响!
可怜流年夺季老,我失知己,国失大师!神伤之际,我泪潸然。
对于季老一生的评价,2006年感动中国的颁奖词或许能囊括一二: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季羡林,最难时也不丢掉良知。
重思这段话,默默吟诵颂季老的《泰山颂》,心底最深处有种力量缓缓升起:
巍巍岱宗,众山之巅。雄踞神州,上接九天。吞吐日月,呼吸云烟。阴阳变幻,气象万千。兴云化雨,泽被禹甸。齐青未了,养育黎元。鲁青未了,春满人间。星换斗移,河清海晏。人和政通,上下相安。风起水涌,处处新颜。暮春三月,杂花满山。十月深秋,层林红染。伊甸桃源,谁堪比肩。登高望岳,壮思绵绵。国之魂魄,民之肝胆。屹立东方,亿万斯年!
国之魂魄,民之肝胆。屹立东方,亿万斯年———在我心目中,这就是季老的真实写照。我愿相信,在迎接新中国60华诞之际,这位东方老人将在泰山之巅,面对朝阳,朗声吟诵:齐青未了,养育黎元。鲁青未了,春满人间……
季老走了,他此生,四季经历98次荣枯,他的心,燃烧了98年。
季老,有你在,灯亮着。你走了,心灯依旧。
(叶小文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