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诗人屠岸的三个背影(图)

文坛追忆诗人、翻译家、出版家屠岸

2017-12-18 11:05:44

屠岸 资料图片

  【追思】

  一位将真善美长留人间的诗人、翻译家。

  一位提倡编辑学者化的出版家。

  一位儒雅谦和、正直善良的君子。

  12月16日,著名诗人、翻译家、出版家、人民文学出版社原总编辑屠岸在京逝世,享年94岁。消息传来,众多文学界、出版界人士纷纷遥望屠岸远去的三个背影,追思屠岸的诗文、事业与人品。

  “诗是我的宗教”

  “我没有加入任何宗教,但诗是我的宗教”。屠岸晚年如是说。他写诗、译诗,终生与诗相伴。他著有《萱荫阁诗抄》《屠岸十四行诗》《哑歌人的自白》等,译著有《济慈诗选》等。1950年,他翻译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是中国第一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全集。

  正在武汉出差的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诗歌评论家吴思敬得知消息后,连夜与屠岸家属电话联系,心情沉痛。“我最后一次见到屠岸先生是6月14日在北京大学举行的中坤国际诗歌节上,那次他和老诗人郑敏都获了奖。”吴思敬说,屠岸终生写作,德高望重,可谓诗坛“世纪之树”。“他的诗歌创作是融入了生命体验的。诗歌作为精神支撑,伴他走过了一生中最艰难的年代。1945年上海实行‘灯火管制’时,他和表兄在黑暗中一起背诗,度过漫漫长夜。在五七干校时,他和妻子背诵济慈的《夜莺颂》《秋颂》,驱散心中阴影。”

  吴思敬带研究生对屠岸进行访问时,屠岸曾说:“如果说我的诗有一种基本主题,就是真爱。我爱母亲、爱亲友、爱同胞、爱祖国、爱人类、爱真理。”

  “编辑也要学者化”

  屠岸的另一个身份是编辑家。从1973年起直到1987年离休,屠岸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并曾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

  三联书店前总编辑、曾在人文社供职的李昕是屠岸的老部下,他将屠岸与另外几位老编辑,称为自己走上编辑道路的“启蒙开悟之师”。“屠岸对我们讲,编辑也要学者化。他强调,如果编辑只做一个‘二传手’,把作者的稿子直接送到排版厂,那么出版社就该关门大吉了。”屠岸自己也是这么做的:他曾发现郭沫若译作中的误译,去信商榷、当面质疑。“他还说,编辑既要自信,又要不自信。要自信是为了积极地和作者商榷,帮助作者改稿;不要自信是为了避免自以为是。”李昕说,这些观点,几十年来他一直牢牢谨记。

  人文社青年文学编辑室主任付如初也谈到了屠岸对年轻编辑的影响。“人文社有屠岸,有牛汉,有一大批在文坛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翻译家,是我最开始进出版社的荣誉感所在。记得刘玉山社长在任上去世,全社同仁都沉浸在无尽的哀伤和沮丧之中,屠岸先生的挽联‘大义凛然一身胆,鞠躬尽瘁两本书’,仿佛忽然给了大家无尽的力量和希望。从那时起,我开始深刻体会一个出版社,真正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他们的阅历、经验是我们的根。”

  谦谦君子

  “儒雅谦和,正直善良,淡泊名利,执着奉献,这种君子品格是我们在当今喧嚣浮躁的商品社会中特别值得珍视的。”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李昕如此看待屠岸先生对时代的启迪。去年,李昕曾发表长文,标题即为《君子屠岸》。

  李昕回忆说,当年评职称时,作为总编辑的屠岸放弃参评,说这样便于对群众做思想工作。他一直住在50年前单位分配的破旧楼房,曾戏作《斗室铭》:“隶篆依次立,水墨笼三墙。……可以阅莎士,听肖邦。”

  屠岸耄耋之年出版了口述史《生正逢时》。付如初说:“书名或许代表了他的人生态度。谁都知道,他们那一代人,国家命运多舛,个人跌宕起伏。然而,他把一生的磨难痛苦化成精神财富,晚年发出‘生正逢时’的感叹。”

  “以‘生正逢时’为题,屠岸借这四个字构建了他自己,也是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诗人的这种气度与风骨,不是对后来者的最珍贵的启示吗?”吴思敬说。

  (本报记者 付小悦)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尹文卓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十九大代表风采录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老职工、老党员向党说句心里话

  • 热点人物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23年,用心血铸...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里皮:明年3月展示“最强国足”

      随着韩国队4∶1大胜东道主日本队实现卫冕目标,本届东亚四强赛于周末在东京落幕,带着6名U23球员以及众多边缘国脚参赛的国足首战平韩国队、次战输日本队、第三战再平朝鲜队,最终获得季军。

  • 张镇麟带中国“雏鹰”展开翅膀(图)

      莫名其妙地,这次回国打比赛,张镇麟总是觉得“特别紧张”,“因为更多眼睛看着你,能注意到每个细节”,他的父母坐在观众席,光看儿子的跑动姿势都能捕捉到这个18岁男孩的忐忑。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拉祜族小伙子的创业梦

      当拉祜族小伙子张扎发将自己从家乡带来的普洱茶饼冲泡后请室友们品尝时,不绝于耳的赞叹声让他隐约感到,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读书的自己可以为家乡做些什么。

  • 实业家郭培正: 从“卖油郎”到“辣椒王”(图)

      郭培正,1946年生,山东胶州人士。1969年退伍后,他致力于带动乡亲致富。郭培正从一个小小的香油作坊做起,经过近40年的不断努力,开拓创新,将青岛柏兰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成以芝麻、辣椒为主要原料的现代化大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目前,企业资产已达10亿元,员工达320人。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