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男,爸爸,艺术家。雨点,女儿,7岁,小学一年级。
最近,这位爸爸为女儿编辑印刷了一本画册,画册中的作品大概是从雨点两岁起开始收集的,但和大多数家长不一样,在收集过程中,赵老师对雨点的作品定义非常宽泛,从机构艺术学习的作品到日常绘画作品,从油画框到A4打印纸到随手的小纸片,雨点的作品都在这些碎片化的收集中积攒下来。
艺术家爸爸认为:“孩子的作品收集不代表是一张完整而漂亮的作品才可以留下来,孩子的一切日常碎片记录,都要保留下来,当孩子大量的作品编辑成册,呈现出来的是孩子成长的线索,对于孩子是非常珍贵的印迹!”
赵春男对于孩子创作的纸张和笔从来没有限定,他认为,当孩子有灵感想画画的时候,随手就可以画起来才会感觉很自由,有的时候孩子想画画,家长非常正式把画纸裁好,画笔和颜色都摆放好……可惜这时候,孩子创作的热情可能就一闪而过了。
雨点有很多小本子,每次出去玩的时候都随身携带,把随处收集到的喜欢的元素进行拼贴。
其实在艺术学习中,素材意识极为重要,要鼓励孩子在日常经验中注意积累,再将这些积累用多种的艺术方式表达出来。
雨点的很多作品都是碎片化的,“有的时候她会和我讲画的含义,描述背后的故事,而我从来不对这些画轻易做评论,更多是倾听她讲画面背后的故事,这个时候我俩都会很享受。有的时候可以与孩子一起画,启发并引导,也是很好的亲子时光。”赵春男说。
在画册中还会有雨点创作和玩耍的照片,这样的画册更具有记录感。
雨点今年已经是一名七岁的小学生了,赵老师希望她每天有十几分钟的绘画记录时间。“每个人到了一定年龄,很多童年的经历都会淡忘,希望雨点通过她自己的视角将这些可贵的经历都保留下来。”
赵老师关于“编辑儿童画册”的建议:
每一张画都可以找到有趣的点,不是上艺术课程的画才可以保留,在日常绘画的作品个人的风格和个人的喜好更鲜明,所以画册中日常作品也要有;
整理不同阶段的系列作品,不强调主体性,完整性,每个阶段更注意孩子的碎片,小的情绪表达;
不要让孩子照着某个事物画,而是消化在记忆里再去默画,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深入的观察能力。
在画册中除了作品需要配合孩子照片,这样画册更有可读性。
文/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