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朱旭:“若不是为了改掉结巴,我兴许成不了艺术家”

2018-01-08 08:35:44

  今年88岁“米寿”的北京人艺表演艺术家朱旭,因演出《哗变》《屠夫》等话剧和《洗澡》《末代皇帝》等电影深受观众喜爱,更因《变脸》获封东京国际电影节“影帝”。很多人称赞朱旭台词功夫深,但鲜为人知的是,朱旭曾经有口吃的毛病,语言障碍曾一度使他很苦恼,甚至动摇过他做演员的信心。

  6日在京首发的《老爷子朱旭》一书中,朱旭已故的夫人、北京人艺演员和编剧宋凤仪详细记录了朱旭克服口吃、并由此找到艺术创作方法的历程;而新书首发式上,朱旭自己以及蓝天野等北京人艺表演艺术家也一起回忆了这段经历。

  解放初期,朱旭在中央戏剧学院话剧团做演员,一次在卡车上偶遇失散多年的中学同学,想告知自己的工作单位,但中央戏剧学院的“中”字怎么也说不出来,眼看卡车和同学越拉越远,好容易才说出“上——中央戏剧——”几个字时,卡车已拐弯,同学已不见人影,导致再次和同学失联的遗憾。

  “朱旭很清楚自己首先要克服的是结巴。特别是话剧,在台词方面要求很严格,口齿清楚、流利是最起码的要求,除了所创造的人物是口吃者可以结巴地说台词外,舞台上不允许出现结巴,我们管这叫‘吃栗子’,算作事故,演员要做自我检讨的。”宋凤仪在书中写道。

  那时,朱旭在剧组对台词时常出现结巴,心里又着急又难为情,很伤自尊,认为自己不适合做演员,但在导演和同事的鼓励下,他下决心改掉口吃的毛病。

  朱旭回忆道,一次,同为北京人艺演员的赵韫如对他说:“朱旭,你刚才说了那么多话,一点没结巴,你想想是怎么回事。”

  “我想了想,因为我没打底稿,就直接说,想说什么说什么,就不结巴了,一打底稿、按照底稿一念就结巴。”朱旭说,有次去买光明牌钢笔,就怕结巴,在进商店之前一直念叨“光明光明”,但一到柜台前就“光”不出来了。

  戏剧舞台上,演员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挖掘人物的潜台词,即台词背后真正的意思。朱旭说,掌握了潜台词,就算忘了或者说错了剧本里的台词,只要按照潜台词的意思编出来,意思也是对的。“这样就做到心中有底,精神就不会紧张,自然而然地就能松弛下来,结巴的问题在舞台上也就消失了。”

  为了巩固成果,朱旭又琢磨:为什么唱歌唱戏就不结巴?因为唱的时候把自己掉进唱词唱腔里,自然产生出唱词里所要表达出来的意思和感情。

  “他试着把这种感觉带到排戏当中去,尽自己的努力去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拉近自己和角色的距离……因此,台词变成了自己想要说的话,就可以直接从嘴里蹦出来,而不是背出来。当他摸索着并掌握住这些要领后,他在舞台上台词说得顺畅而漂亮。”宋凤仪写道。

  克服了口吃的毛病,朱旭不但突破了表演上的最大困难,而且帮助自己找到了一条正确的艺术创作方法。

  90高龄的北京人艺表演艺术家蓝天野认为,朱旭的表演特色来自他的松弛。“为什么松弛呢?因为他原来结巴,不松弛下来他就说话老说不清楚。但我后来发现,他的松弛是有一个美学方面的取向——什么样才好,这才是年轻演员应该学习的。”

  宋凤仪写道,在克服口吃的过程中,朱旭发现了台词节奏的重要性,节奏应随着人物思想感情和戏剧体裁而变化;朱旭借鉴了说唱艺术唱中融进道白的特点,即夸大音韵的四声来说话,并在话剧表演中加以改造。

  “朱旭着重在吐字练气息,纠正口吃,这些勤学苦练基本功的精神一直延续很多年。”宋凤仪写道。

  北京人艺表演艺术家田冲曾写过一首打油诗发表在院刊上:“台上口若悬河,台下结巴磕,诀窍究何在?明智善藏拙。”

  用朱旭自己的话说:“若不是为了改掉这个结巴,我还兴许成不了什么表演艺术家呢!”

  新华社北京1月6日电

  新华社记者白瀛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尹文卓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十九大代表风采录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老职工、老党员向党说句心里话

  • 热点人物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23年,用心血铸...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美华裔花滑小将表现亮眼

      18岁的陈巍,生于犹他州盐湖城。在2017年美国花样滑冰锦标赛上,陈巍以5个超高难度的四周跳成为美国锦标赛举办50多年来最年轻的男子冠军。陈巍现为美国花样滑冰国家队队员。

  • 齐达内:我眼下不需要新门将

      据新华社马德里1月6日电(报道员谢宇智)尽管近来毕尔巴鄂竞技门将科帕加盟皇家马德里的传闻甚嚣尘上,但皇马主帅齐达内6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自己的球队眼下并不需要一名新的守门员。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胡勇:硬件产品与解决方案两手抓

      在“社交+通信”的差异化道路上,易信已稳扎稳打走过四年。每一年,我们都紧跟市场的发展与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把握新的机遇,作出新的尝试。

  • 林凡:迎接中国职场新时代

      经过四年的发展,脉脉秉承“真实职业形象、人脉共享”的理念,将中国传统的商务社交模式进行了数字化升级,搭建了一个真正的线上人脉沟通系统,使得商务社交变得更加高效、透明和开放。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