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史铁生:一个尊灵魂的人

2018-01-16 12:41:47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作家史铁生因脑溢血在北京去世。之后一些天,对他的思念和缅怀,一直在网络、报纸和各地自发举办的烛光追思会中蔓延。我从未见过一个当代作家,生前能在读者当中获得如此纯粹的声誉,死后又能在民众当中引发如此浩大的伤怀之情。

  我知道这个不幸消息的时候,一个人在沙发上默想了很久,我说不出来是难过还是不舍。我随后编写好了一个短信,准备发给史铁生的夫人陈希米女士,但犹豫许久,还是放弃了。我想,她一定在忙乱着,而且史铁生似乎也不需要这些。他这样一个通达、智慧的人,早已了悟生死,对于死亡这“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何时来,是以什么方式来,其实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充分向我们展示出了他的灿烂人格——无论他敏锐、深邃的文字,还是他宁静、宽厚的为人,都在述说一个人如何才能有尊严地活着,并如何把自己带到一个高度。

  这个高度,是史铁生用文字建构起来的,也是他那种有精神体量的生存所抵达的地方。他给我说过,他喜欢读思想和哲学著作,这决定他的写作,既关注现世,也关注永恒,无论小说,还是散文,他总是持续地在思索人的存在如何才能获得意义的确认。他害怕自己走失,他正视自己的迷茫,并不断地向时间发问,也不掩饰自己渴望获得终极意义上的救援。

  事实上,唯一能帮助他的只是他自己的思索。他的思索,不像其他一些思想者那样干枯,而是保留了一个作家的感性,甚至他还模仿宗教语体,在作品中用了许多比喻,从而使他的文字散发着浓郁的人间气息。所以,我这几天重读他的著作,感觉他并未离去,他所深思的那些问题,和每一个人都如此切近,且从未过时。我想,只要语言的交流在继续,肉身的隔绝就并不重要,正如我第一次见他是在十年前,这十年来,我们只是偶尔联系、见面,更多的时候,我是在他的文字中与他交谈,但我对他从未有任何的陌生感。所谓的超越性,这也是其中一种吧。

  肉身的死亡,“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他并不避讳这点。甚至,死亡对他而言,也未尝不是一种解脱。我见过他做透析时的辛苦,写作的艰难就更是可以想象了。他的生命,似乎是不完整的,时间仿佛也是切碎的——他所能享受的,不过是其中很小的一块。所以,他说自己职业在生病,业余是写作。他活着,照常人看来,就是磨难。疾病、残缺,坐着轮椅频繁往返于医院,身体在快速恶化,死亡的邀约已经发出多次,奇怪的是,我每次见到他,他总是温和地笑着。他的眼神里,传递的从来不是虚无、抱怨,而是相信——相信生命,也相信生命展开的过程。

  许多人活着是关心结果,而史铁生看重的是过程。他认为,对付绝境的唯一办法就是重视过程。“一个只想使过程精彩的人是无法被夺剥的,因为死神也无法将一个精彩的过程变成不精彩的过程,因为坏运也无法阻挡你去创造一个精彩的过程,相反你可以把死亡也变成一个精彩的过程,相反坏运更利于你去创造精彩的过程。”“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这个过程似乎已经结束,但当我看到许多人在烛光追思会中举着史铁生的照片时,我强烈地觉得,肉身的寂灭,不过是一个影儿,灵魂的存在如此真实,它确定是在以别的方式延续着。

  过程在到处继续,在人间、在天堂、在地狱——史铁生说这话的时候,是在人间,如今他不过是换了一种存在方式吧;他去了天堂,但我们仍然能在文字中听到他的低语、沉吟。

  我把他的书从书架里找出来。其中有一本《灵魂的事》,是我应约帮他挑选篇目并拟定书名的。灵魂的事,对于别的作家而言,或许是一种虚妄,但对史铁生,就不过是他自身的经验而已。因着长年困守于轮椅,空间的延展极度受限,他只能向内心进发,向时间索要生命的意义。

  经过《我与地坛》的自我省思,《务虚笔记》的深沉思辨,到《病隙碎笔》,它把史铁生的存在之思推向了一个高峰。这本书曾经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它的厚重、深刻、警觉,以及对人生和世界的通透观察,我和评委们都曾为之深深折服。它有力地证明,史铁生不仅是一个文学家,也是一个思想家,更是一个有大质量心灵的人。我当时为他写的授奖辞是: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2002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作者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来源:福建日报
编辑:牛文娴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十九大代表风采录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老职工、老党员向党说句心里话

  • 热点人物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23年,用心血铸...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秦岚:“操控爱情”

      浙江卫视喜剧综艺《喜剧总动员》日前播出了第十一期节目。历经三个月的喜剧洗礼,决赛前的最后一场竞演,四组跨界嘉宾已经在喜剧的舞台上表现得游刃有余。最终,秦岚在这场比拼中胜出,赢得了总决赛队长助演的优先选择权,魏大勋、江一燕、郭涛也获得了喜剧队长的肯定,蓄势待发,准备冲击决赛。

  • 张震:真实面对自己很重要

      由章子怡、黄晓明、王力宏、张震、铁政主演,李芳芳编剧、导演的电影《无问西东》正在全国各大影院热映。片中,张震饰演的张果果是众多人物中唯一一位真正直接揭开“无问西东”奥秘的角色,也是百年清华学子精神传承的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震表示,这个角色看似平静,内心却十分澎湃,和很多现代人的心境比较贴近,但也正是因为他将很多表现放在内心,所以演绎起来难度不小。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张小龙:微信下一步要探索线下

      “我们下一步在微信里,要做的是探索线下。”张小龙表示,现在每个人都花大量的时间在线上,把工作和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放到一个手机里,这值得反思。2018年,微信希望大家能够去探索线下的生活。

  • 张黎:在万物互联时代高歌前行

      张黎,这个名字在无锡物联网行业日渐响亮。不久前,物联网专家团队专程来到中国电信无锡分公司,考察了张黎的物联网研发现场。他们体验了琳琅满目的物联网应用,赞赏之余专家表示:“如果应用加上运营模式的创新,就更好了。”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