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之父”吴颂今:广州是我的福地
曾捧红陈思思等知名歌手 广州打拼30年 卖掉北京房子办4场音乐会
◀吴颂今依然精神矍铄。
吴颂今和著名歌手陈思思。
这是吴颂今来广州的第三十一年。中国唱片广州公司所在的文艺街区——沙河顶成了他人生地图中,一个永恒的坐标。如今,年过古稀的他,依然每天踩着步子丈量着这里。
曾经被称为歌坛“造星大师”“流行音乐之父”的吴颂今走过了音乐人生中最繁华的三十年,他用作品捧红了陈思思、周亮、小曾、黄伟麟等一批歌手,他创作的《茶山情歌》《风含情水含笑》《军中绿花》《我的老班长》《情哥去南方》《你那里下雪了吗》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歌曲传唱了30年,成为几代人的回忆。
“颂今,就是歌颂当代,歌颂今天”,虽然已过了七十岁,吴颂今依然笔耕不辍地进行创作。“回头看来,一切都要感谢这个时代的成就”。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安娜 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知锋
满头银发、一身文艺范儿的格子西装。这位缔造了流行歌坛诸多传奇的人,还记得1986年的这个季节,他带着家人在广州参观完当时东南亚最大的录音棚,沿着珠江边散步,最终决定扎根广州。
他记得当时心情很激动:“那个录音棚,非常壮观,可以容纳百人规模的交响乐团。而且出版了成方圆、郁钧剑等一批歌唱家的唱片。那时候,觉得广州的冬天太舒服了。”
心念广州
吴颂今说,如果从他正式步入专业音乐之途算起,今年正好是第40个年头。1978年吴颂今考入上海音乐学院。
那一年,是恢复高考后第一年招生,虽然积压了12届生源,但整个作曲系只招收了6名学生。爱好文艺的他,这12年也没有闲着。他组织了一个文艺宣传队,从开始默默无闻,到后来成了江西省的文艺骨干。那时候对政治宣传歌曲创作的要求是:快。从作曲到表演,差不多就是半小时的时间。这种锻炼,让吴颂今成了一个歌曲创作的“快手”。
音乐学院毕业后,吴颂今被分配到原籍江西。他在1981年创办的音乐杂志《心声》,第一年订阅量就达到了两万,直到1987年他离开江西前往广州时,杂志的订阅量达到12万份。但他还是希望自己能写歌,让老百姓都能听到。
在广州练成填词“快手”
听说中国唱片广州公司新建的录音棚,是当时除日本之外亚洲最大最先进的录音棚,成了他心念广州的开始。
1982年末,吴颂今来到广州观摩“羊城音乐花会”。当时东方宾馆的音乐茶座流行歌曲表演给他带来的震动。“音乐茶座的中间是一个小小的舞台,歌手不仅唱歌,还与观众互动交流。”
回到江西后,他照方抓药,在那里做了一个音乐茶座,组织了一支30人的轻音乐团。音乐茶座就在元宵节那天开张。门票是两角钱,“一杯茶、一盘点心、两小时的轻音乐表演”那一年狠狠火了一把,“听众们要排着队进场”。
有一次在北京开会时,他结识了中国唱片广州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这位负责人邀请他到广州发展。
当时,向他伸出橄榄枝的,还有一个大军区的歌舞团。那也是吴颂今一直向往的一条路,因为他的几个哥哥都是军人。当时吴颂今谱写的《井冈山下种南瓜》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战地新歌》热门儿歌。
在人生的“三岔路口”,他请教了自己敬佩的音乐老前辈闫肃,闫老开了一句玩笑: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或许是老前辈已经看透了我的心思,给出了指引。”
刚到广州时,在唱片公司,大家喜欢叫他“老吴”。“因为40岁才来广州闯,外人看起来,已经是‘很老相’了。”
那时,国内原创流行歌曲还没有兴起。音像界常常做的是“扒带子”,“就是挑选一些港台流行歌曲,汇编成专辑。然后把这些曲目拷给歌手翻唱、编曲者扒乐队,重新填词,包装成一份新专辑。”吴颂今经常要为这些港台歌曲填词。
填词都是急活,常常是中午接到任务,晚上6时歌手就要进录音棚开始录唱。所以他常从下午1时开始,用录音机边放边听,听一首记一首曲谱,然后迅速把歌词填进去。一般在五六个小时内完成12首歌的填词。到下午6时歌手进录音棚的时候,往往还有最后两首曲子还在填词中。
在这种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之下,吴颂今被练成了 “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