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 莎拉波娃无缘女单16强
30岁的俄罗斯名将莎拉波娃20日在2018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单第三轮遭遇了德国名将科贝尔,结果以1∶6、3∶6被对手淘汰,无缘女单16强。
-
澳网青少年组 王羲雨和穆涛单打首轮过关
当日,在2018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青少年组女子单打第一轮比赛中,王羲雨以2∶1战胜巴布亚新几内亚选手阿皮萨,晋级下一轮。在青少年组男子单打第一轮比赛中,中国选手穆涛以2∶0战胜澳大利亚选手斯库卡特,同样晋级下一轮。
台湾第一梅派青衣
魏海敏:从师三十载,创新无止境
魏海敏与恩师梅葆玖先生最后的合影。资料图片
纪念两岸交流30周年晚会上,魏海敏(右)与梅派男旦第三代传人胡文阁同唱《梨花颂》。(全国台联供图)
(扫描二维码,阅读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日月谈”工作室长文版访谈。)
说起魏海敏,熟悉京剧的朋友肯定不陌生。有着“台湾第一梅派青衣”美誉的她,早在两岸音书隔绝的上世纪80年代,便在港私下拜梅葆玖先生为师,成为其开门弟子。此后十余年中“带艺投师”、密集学戏,是众人称叹的“梅门大师姐”。更因感佩梅葆玖先生直到最后一刻仍不忘传播戏曲,笃志做“京剧推销员”。
2016年,梅葆玖先生仙逝。2017年清明时节,魏海敏以9曲梅派经典唱段汇成“梅派曲集”,深情缅怀恩师。
如今是大陆戏剧梅花奖和白玉兰奖双奖得主的魏海敏,在自传中写,此生为了上台做准备。已过耳顺之年的她,如今大部分时间在大陆,对本报记者笑称自己正迎来事业的第二或第三春。大幕不落,红氍毹上,梅派京剧正于当代摇漾风情万端。
懂行观众渐少,梅派如何传承?
记者:流派的概念在台湾有着怎样的接受情况?现在还有很多人讲这个吗?
魏海敏:流派这个事情,在台湾当地的环境是,确实观众中懂得的人越来越少了。懂得流派的好坏,懂得里面更深的东西,达到一种欣赏的高度,越来越少人有了。但我想一个演员,如果没有流派的浸润,还是比较空泛的。因为流派起到的作用,其实是帮助演员更全面地发展,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加入自己成熟的观念,这才是一种比较完整的训练方式。
记者:您作为梅派传人,代表梅派在台湾的当代发展,您觉得梅派如何能更好地传承?
魏海敏:我们有些时候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我觉得未来的演员,应该有更全面的教育培养。现在年轻演员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学戏,因为他们的工作量太大,一个月有很多的演出。真要去演一出流派传承的戏,不多见。大概顶多两三个月才轮到唱一次,相比之下真的很不够。
在这个时代,要成为一名京剧演员,说不定要花费更多力量。因为他们已经没有那个传统生长的环境,可以让他们有更多的养分。现在没办法,那他自己要从什么地方去得到,是要费一些功夫的。
谁在走进戏院,看到了什么?
记者:据您观察,京剧观众的年龄层是什么样的?
魏海敏:现在的观众在我看来比较铁杆的是五六十岁的、已经或面临退休的女性观众,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观众群。年轻人当然我们极力想要吸引他们,让他们进到剧场看戏。但做归做,什么时候能发芽,我们不知道。我现在有很多“粉丝”,年龄层也都不高,有“80后”、“90后”,他们真的很不错。
京剧是具有程式化特点的剧种,所以在表演的时候,你往往看技巧的层面会比较多,受感动的层面基本上是会减少的。但是老年观众,在看技艺之外,还在看回忆,感受年轻时候的回忆。他的取决点不在于这个戏有没有意义,对这个戏他是有感情的。
但年轻观众不是这样,他来接触你的时候,他就是全盘地在观察,你这个戏好不好看,有没有意思。如果没意思,掉头就走了,所以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
记者:您收到过怎样的观众反馈,比较喜欢的评价是什么?
魏海敏:那当然是,“一种美好的观剧经验”。另外,因为戏曲讲究美,尤其梅兰芳老师,他的审美水平是很高的。他编创所有的角色,前提是以美作为一个指标。
我很喜欢这些年轻观众说,我演某一个角色,让他特别感动,好像看到了女主角的个性、背景等,这是我最喜欢的。因为这块是我刻意想要去经营的部分,他看出来了,我就觉得我应该是做到了吧。
30岁的俄罗斯名将莎拉波娃20日在2018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单第三轮遭遇了德国名将科贝尔,结果以1∶6、3∶6被对手淘汰,无缘女单16强。
当日,在2018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青少年组女子单打第一轮比赛中,王羲雨以2∶1战胜巴布亚新几内亚选手阿皮萨,晋级下一轮。在青少年组男子单打第一轮比赛中,中国选手穆涛以2∶0战胜澳大利亚选手斯库卡特,同样晋级下一轮。
李玲出生在河南新蔡县的一个农民家庭,2000年大学毕业,怀着梦想成为北漂一族。到北京后才发现,愿望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她多次应聘都被拒绝。
海归光环缘何淡化?这种趋势带给大多数海归更沉重的就业压力:除了要与本土学生竞争,更要和或比自己优秀的海归竞争。不过,人才竞争也让招聘者渐渐跳出毕业证书的局限,将眼光聚焦于应聘者的能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