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耐得烦”,才能守得住传统(图)

2018-01-25 09:15:44

  冯骥才先生在《乡土精神》一书中曾写道:“老后从一位摄影家跨越到民间文化保护领域的殉道者。我之所以用殉道而不用志愿者这个词,因为志愿往往是一时一事,而殉道则要付出终生……”

  老后大名叫刘启后,1944年生于湖南省隆回县六都寨镇,是一位民俗摄影专家,长年从事民间文化田野考察和文化遗产的挖掘、记录、抢救、保护、研究与传播工作。靠微薄的退休金,他跑遍了湖南省内百余个县市及周边相邻省市,进到深山探访,用赤诚的心记录了许多正在消亡的民族文化,留下珍贵的文化资料。他的努力使得隆回县的花瑶挑花、呜哇山歌、滩头年画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数百次到偏远瑶寨考察

  走遍每个山坳,熟悉每户人家

  我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北大的高材生,抗战时期弃笔从戎,抗战胜利了,父亲却不幸患病去世。当时我年仅两岁,母亲因迟迟不能走出丧偶的悲痛,忧郁成疾,三年后也去世了。未满5岁的我和哥哥只能靠外公抚养,生活十分艰苦。为了补贴家用和交学费,我们经常跑到山上去砍柴,天黑了,就随便找点树枝铺在草地上,盖点树叶席地而睡。除了砍柴,我还学会了补皮鞋、修电筒、理发等手艺。

  虽然生活非常困苦,但我从小爱好广泛,尤其喜欢摄影和音乐。在上世纪60年代,照相机还属于奢侈品,当时我是学校宣传队的队长,有位老师有一台相机,我经常跟在这位老师身边,希望能有机会让老师教我如何使用相机。当时的胶卷非常昂贵,要去山里砍上两担柴,才能买一个胶卷。我也非常痴迷音乐,高中的时候在山上砍了21担柴,卖了十七块八毛钱,买了一把小提琴。后来我到我们县里的机械厂当工人,业余时间从事摄影,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摄影师。

  1978年冬天,一个大雪封山的日子,我第一次走进瑶山,当冰天雪地、银装素裹的花瑶古寨呈现在眼前时,我被这古朴的美景震撼了。我只顾欣赏美景,不小心走错了路,迷失在深山里。惊慌中寻到一间矮小的、用树皮做墙的房子,里面住着一对夫妇和一个孩子。当年交通闭塞,他们几乎没有见过什么外人,可他们却很热情地招待了我,还把自己唯一的床让出来给我睡。两个人抱着小孩,坐在火塘边烤火,一直到天亮。

  他们的善良和质朴让我感到震撼,不禁自问:这究竟是个怎样的部族?是一群怎样的人?我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要走遍瑶寨的每一个山坳、村寨,将这个部落的生存方式、文化形态和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挖掘、记录和整理出来。从那以后,我跟瑶山牵到了一起。

  我了解到,这支仅有6000多人的古老部族名叫“花瑶”,在拥有两三百万人口的瑶族大家庭中,似乎显得微不足道,却以其独特的族群意识和对生存环境的特殊认知,建构起了他们独特的神秘密码和原生态的艺术品格。

  为了追寻这支鲜为人知又独具民族个性的古老部落,我数百次去山寨考察,独自翻山越岭,走村串寨,每每日行数十里。天黑了,随便找户人家捱一晚;饿了,啃个生红薯就算吃过了饭。日晒、雨淋、风吹、霜打、冰冻,遇歹徒、遭狗咬、被蛇追、惹伤痛……但是我也发现了它的新奇、热情、疯狂、乐天,我越来越珍爱这个部族的文化,它已经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1995年,我提前退了休,专门从事民间文化的收集、整理、保护和研究工作。这些年来,我先后300多次深入隆回县偏远瑶寨考察调研,我走遍花瑶每一个山坳、村寨,熟悉那里的每一户民舍、人家。和他们同吃一锅饭、同睡一张床,一道笑谈人生,一起泪湿衣襟。瑶山7000多名村民都叫我“老后”,我也能叫出2000多个家庭户主的姓名。

  为记录花瑶原生态结婚习俗

  在瑶山度过九个春节

  挑花又称“十字绣”,民间多叫“架花”,是我国各族女红刺绣中最常用的一种古老的刺绣,就是在平布上依纱的经纬交织点眼运针用线搭十字的绣法。但大多民族妇女只用于绣片的边、角图案装饰,唯“花瑶挑花”独树一帜,在用做主体图案的约半平方米的裙片上,挑绣出一帧帧主题鲜明、布局饱满的图样,堪称民间传统挑花宝库中的绝品。

  沈从文先生曾说,花瑶挑花是世界上最美的挑花。但是花瑶挑花一直是花瑶妇女一代代口传心授,图样及工艺具有极强的私密性,往往瑶家女会锁进自己的“女儿箱”。按瑶家习俗,这个“女儿箱”从不对男人打开。几十年来,我挨家挨户探访,使3000多个瑶家女向我这个外来男性打开了“女儿箱”,让我有机会收集到2000多个挑花图样。

  在花瑶挑花图案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要数龙、蛇,件件构图新颖浪漫,针针造型古拙粗犷。这些复杂精细的挑花图纹,针针线线都凝结着花瑶女人的心血和汗水。其中最复杂的一条绣有“虎啸山林”的花裙,居然有26万多针,这个天文数字,即便是裙子的主人也惊叹不已。

  为了采访到花瑶原生态的结婚习俗,我在瑶山度过了九个春节,因为他们的婚礼大多安排在冰天雪地的春节前后,只有这个季节才是花瑶山民真正休闲快活的日子。

  花瑶的婚俗堪称世界上最新奇怪诞、最古老浪漫、最圣洁而疯狂的婚礼。妹子要嫁人了,哪怕家里再穷,寨子里的人们都会像过盛大节日一般,个个涌动浓烈的情怀,用他们特有的方式迎送新人,为自己的寨子添丁添福。花瑶山寨这独具个性的婚俗,除了对新人的美好祝福,也是妹子们亮裳衣、亮嗓音、亮智慧和寻觅心上人的大好时机。

  有一年春节,我想上瑶山拍婚礼。那一次,老伴儿真的有些不高兴。她说,你是搞民俗文化的,春节是中国人最看重的传统文化,每到过年你就把我一个人丢在家跑去瑶山。别人过年千方百计赶回家,你却一个人走了。我们换位思考下,你作何感想?这是她唯一一次认真和我谈这个问题,我实在欠她太多。老伴儿跟我一辈子,没过过一天好日子。两个人挣的钱,我一个人花;一家四口的生活重担,她一个人扛。她一生帮别人织过的毛衣不计其数,但她自己一条毛线裤穿了50多年,拆了又打,打了又拆,线太薄了就加一点棉纱,现在还在穿。

  最后,老伴儿决定陪我一起去。车开到瑶山脚下,才发现山路严重结冰,无法上去。我跟她说,你回去吧,我走上去。老伴儿说,我就陪你走一次吧,看看你到底累到什么样子。我们相互搀扶着走了60多里路,老伴儿的鞋尖张口了,袜子全部湿透,可没有地方买鞋子,只能换双干袜子,再套一个塑料袋,继续走,从早上走到天黑。我也不忍心,但没办法,不能进也不能退。

  2014年,我和老伴儿有一次一起深入瑶山,在山顶破庙一住就是四个多月,过着“野人”般的生活,收集整理了3000多首“呜哇山歌”。花瑶也是个能歌善饮的民族,“饭养身,歌养心”,男女老少都把唱山歌当做最快乐、最开心的事。他们没有固定的乐谱和歌词,随编随唱,出口成章,人人都能唱上好几个小时。花瑶山民将这种山歌对唱称之为“唱讪”,也就是唱瑶歌。每次听他们唱歌,心里有一种无法形容的舒畅,觉得这些年付出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不能让流传千百年的传统文化

  在我们这一代消亡

  我从不同角度挖掘和整理了这些偏远地区的生存方式、文化形态和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希望能以文化的眼光和膜拜的心态,留下了真实的历史身影。

  除了瑶山,这些年我还自费跑遍了湖南省内百余个县市及周边相邻省市,采访考察过的传统民俗多达上百种,包括梅山文化、滩头土法造纸、横板桥民间木偶、湘中民间葬俗、邵阳布袋戏、宝庆翻簧竹艺、邵阳羽毛画、武冈楹联古村落等。

  我拍过6万张珍贵的照片,每次翻开照片,回想起照片中的人物和场景,我的记忆都如昨天般清晰。我特别喜欢为大山里的老人拍照,听他们的故事。我为3000多位大山深处的老人留下了原生态的影像资料,这些照片在全国各地举办展览,冯骥才先生看过展览之后告诉我:“这些脸上藏着一部中国农民史。”他还说:“如果每一种文化遗产都有一个老后这样的人守着它多好!”

  冯骥才先生给了我很大鼓励,还交给我一项任务──编写《诡秘的梅山文化》一书。编这本书的任务很重,这么多资料,我要细细读、慢慢看,不懂的字要查阅相关资料,必须“耐得烦”。在书中,我收集了二百多套神秘的“梅山手诀”,包括拍摄到的奇异手诀造型,还对手诀进行文字注解。我就想用这么一种方式引起外面的世界对于世世代代生活在山窝窝里的人们的关注。

  我们有太多珍贵的传统在消亡,我希望尽我所能去保护它们。历史应该被保管,你没有权力去变动,去遗忘,我们更不能让流传了千百年的文化在我们这一代消亡。没有文化的民族绝对是立不起来的!现在我的手头还有大量宝贵资料亟须整理出来,我的年纪也大了,得抓紧时间去做这些事。万一哪天我不在了,也许它们就真的永远消失了,对我来说,这是目前最急迫的事。

来源:天津日报
编辑:尹文卓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十九大代表风采录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老职工、老党员向党说句心里话

  • 热点人物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23年,用心血铸...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破产姐妹”贝丝·比厄来华 说中文扭秧歌(图)

    将于大年初一上映的动画电影《熊出没·变形记》今年走起“国际化”路线,因饰演大热美剧《破产姐妹》女主角卡洛琳一角而被中国观众喜爱的贝丝·比厄将出演该片,并担任影片的“海外推广大使”。

  • 刘国梁与阿米尔·汗“同场竞技”

      本报讯(记者 肖扬)继《摔跤吧!爸爸》之后,印度国宝阿米尔·汗的最新电影《神秘巨星》在中国上映后又成爆款——影片上映5天,票房突破2.3亿元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法国华商胡镜平:跨境创业敢为人先 践行公益心怀大爱(图)

      胡镜平,现任法国温州商会会长,不仅是法国温州商会深孚众望的掌舵人,同时也是旅法温商开拓进取的典范,从传统的皮具行业,到经营文化产业,到近年步入高端免税店领域,他在一波又一波的机遇和挑战中站稳脚跟,不断将事业做大做强,同时在关怀教育和发展慈善方面倾出了满怀热诚。

  • 徐敏毅:我在旧金山做生鲜电商(图)

      驾车来到南三藩市的仓库区,道路两旁到处都是巨大的仓库,拖着大车箱的卡车来来往往。徐敏毅穿着运动球衣,站在仓库的门口,忙着指挥工人装箱,在冷库里进进出出。壮硕的身材,黝黑的皮肤,看起来他和仓库的工人也没有什么区别。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