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三联书店重新出版了宿白先生的《白沙宋墓》。拿到书时如获至宝,发誓要认真读完,这样如果有机会去采访宿先生时就可以请他签个名,或者他提出问题时可以很好回答。书还没有读完,却获悉了宿先生于2月1日仙逝的消息。
这本书是1957年出版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出版的考古报告之一,整整60年过去了,《白沙宋墓》依然是考古人必读的经典书目,再版多次。1951年12月至1952年1月,宿白先生主持了河南禹县白沙水库库区三座宋墓的发掘工作。白沙宋墓是北宋末期流行于中原和北方地区的仿木建筑雕砖壁画墓中保存最好、结构最为复杂、内容最为丰富的一处。1954年,宿白先生利用课余时间基本完成了考古报告的撰写,之所以到1957年才正式出版,是因为要不断地根据新资料进行修改,还请夏鼐、苏秉琦等诸位先生审阅、提示意见、指出错误。
这本书并不厚,但可能还真是永远读不完,因为它的内容太渊深了。正文的报告字数并不多,但注文非常密集,光一个序言就有20多处注文附在后面,整本书的注多达245处,有的注文一条甚至超过3000字,都可以单独成为百科全书的一个词条了。宿先生在书的正文中报告了墓葬年代、三座墓葬关系、墓主人的社会身份、墓葬的构造等大部分一般性的考古报告都必须回答的问题,而在注文里运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自己关注的内容进行了考证,非常完美地处理了历史文献和考古遗存的关系,将中国古人的注疏传统游刃有余地运用到了考古中。这是我们大多数人直到今天仍然佩服有加却因学养不足以至根本无法去模仿的。当然他是付出了几倍于同类考古报告的努力,也给读者带来了几倍于普通书籍的乐趣。
因为这本书,我常常会想,我们的许多考古发现在形成考古报告时肯定是被简单、粗心地处理了。暂且不论许多的整理报告迟迟拖延不能出版,耽误了大众的及时分享,已经整理出版的考古报告,由于认识水平和文献知识的匮乏,不知将多少有用的信息永远丢失了。如果没有宿先生,白沙宋墓会不会也像其他一些墓葬一样湮没无闻呢?除了注文,《白沙宋墓》的插图、壁画的摹本也同样的引人入胜。你随便翻开一页,比如第一号墓前室东壁壁画中女乐所穿戴的莲花冠,除了画就的清晰插图,还同时画了唐人《纨扇仕女图》中的莲花冠、周昉《簪花仕女图》中的莲花冠以及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中带莲花冠的北宋侍女的雕塑头部。墓中的一个砖砌椅子,他也能画出敦煌莫高窟晚唐壁画中的椅子、《韩熙载夜宴图》中的椅子,甚至与日本同时期的《十六罗汉图》中的椅子进行对比。而那些壁画是大画家叶浅予、董希文摹写的。
去年去世的张忠培先生说宿先生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而宿先生说自己就是一个教书匠。作为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的主要创办者之一,宿先生96岁的人生有七十载都是在教书育人中度过的,大半的考古界都是他的学生,包括他的学生的学生。他的学生们成了老师后,都是拿着当年课堂的笔记或者手抄的先生的讲义,再去教新的学生,直到前几年《宿白未刊讲稿系列》出版。
是宿白先生为中国考古学扩充了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等历史时期的考古学体系,同时还开拓了佛教考古、建筑考古等新的领域,中国考古学体系因而变得科学而完整,并最终形成今天这样奔腾向前的黄金时代。
去过先生家中的学生都见过他的书山,除了一间卧室,另外三间屋子全都堆着书。不过先生晚年做的一件大事,就是把自己的藏书全部捐赠给了北大,帮着先生整理图书既是一件快乐的事,也是一件苦差事,最后的数目是11641册并金石拓本118种。这些书将永远泽惠北大的学子。
“山间的小溪总是吵闹,浩瀚的大海从不喧嚣。”宿白先生的学生杭侃说这是先生喜爱的藏族萨迦格言中的一段话。先生就和他的书一样,每一次打开,都是知识的大海,都让人乐不知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