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比农民更像农民”的邻家大爷
“一棵麦子长得再好能打几两粮?只有整块地的麦子长得好,才能有个好收成。”在赵振东看来,试验田里创造出来的纪录只是个数字,农民地里打下多少粮食更让他牵挂,“我们的麦子最终是种到农民地里的,农民说好才是真的好。”
山东省滕州市级索镇龙庄村家庭农场主龙振存种植“济麦22”10年了,从最初10亩8亩地试种,到流转土地大规模种植,对这个品种一直情有独钟。“去年天气有点旱,但我种的520亩‘济麦22’平均亩产1300多斤,还是一个丰收年。这个品种抗旱、抗寒、抗冻,产量有保障,因为种的是商品种子,每斤还能比普通麦子多卖2毛,算下来每亩净赚五六百元。”
好品种并非凭空而来。“比农民更像农民”这是吕宗言对赵振东最深的印象。在他眼中,不讲究吃穿、天天跑田地的赵振东亲切得就像邻家大爷,每次到了阳谷县总是先下地,看苗情、看长势、看表现、估产量,“累了就往地头上一坐,跟我们聊天。”
就在田间地头,育种的方向渐渐清晰。“他最早育出的‘济麦884187’,品质非常好,但产量偏低,脱粒时颖壳过紧难去掉,农民不喜欢。”吕宗言说,得到这样的反馈之后,赵振东就开始琢磨怎么实现品质和产量的共同提高,最终培育出高产优质的小麦品种。
“姑娘长大了还得嫁出去。赵振东团队最难能可贵的地方是不仅育成了好的品种,还创新了产业化模式。”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所长刘开昌说。
“济南17”育成后,为了发展优质麦的规模化种植,赵振东和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一同南下,寻找面粉企业合作进行订单生产。他们找到了香港南顺面粉厂,一次又一次地将样品送给对方进行检测,终于得到了满意的答复。合作第一年,5万亩订单种植的“济南17”喜获丰收,1.2万吨小麦运到香港,价格比普通小麦提高35%,农民增收20%。
在“济麦22”的推广过程中,他们采取“育种单位+龙头企业+良繁基地+种业联盟”的育繁推一体化模式。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制定配套栽培技术规程,由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国内180余家种业企业建立了7省市种业联盟,在山东、河北、天津、山西、河南、安徽、江苏等省的100多个县区建立了标准化良种繁育、加工基地。截至2017年夏收,“济麦22”8年蝉联全国第一大小麦品种,在全国累计推广2.53亿亩,增加经济效益200多亿元。
赵振东坦言,一辈子育种生涯中有失败,也有茫然,而支撑他走下去的是责任:“育种家的责任比天大,我们肩负着国家种业安全、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消费者健康的四大责任。责任,是育种工作者的良心。今后我们将培创一批优质专用新品种,努力实现小麦产业高端化、专用化、品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