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震业:“我一直是个追赶者”
谢震业说,这个成绩是被“大哥”苏炳添逼出来的,5月27日的国际田联尤金站上,苏炳添在超风速的情况下以9秒90获得第四。按照中国田协的亚运选拔标准,每个项目只有两个名额,想要和“大哥”一起站到亚运赛场的谢震业逼出了自己的最好水平。
-
《新五环之歌》被诉侵权 岳云鹏和“美团”遭索赔
“啊,五环,五环套餐配大蒜……呦呦,我把外卖送到五环,送完这单后面还有两单……”很多人都听过“小岳岳”说相声时唱的这首歌。
余上沅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戏剧教育家、戏剧大师。他把自己一生的全部光和热都奉献给了我国的戏剧教育事业。如今名动中外的中央戏剧学院母体,即是他当年主掌设立于南京的国立戏剧专科学校。
和戏剧“结婚”
1897年10月4日,余上沅出生于湖北沙市一个清寒的家庭,父亲是布店店员,他幼时入私塾接受启蒙教育,12岁时便到布店当学徒。但他喜爱读书,特别醉心戏剧。在他15岁时,由于读书心切,即弃家私出,直奔武昌投考教会学堂文华书院。因成绩优异而获准免费进校。在这所学校8年中,他受到新文化思潮的影响,积极参加“五四”运动,被同学们选为文华学生会主席,与当时正在武昌中华大学的恽代英时有过从,进而与陈独秀接触往来。当年(1919)6月下旬,作为武汉三镇学生代表的余上沅,出席了在上海举行的全国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并作了大会发言。不料影响所及,却为当时的湖北教育局所不容,余上沅从上海回去后,即被当局勒令退学。后经陈独秀介绍,胡适设法将他转学到北京大学英文系。在文华时,他对政治很感兴趣,但进入北大后,却和文学、戏剧“结了婚”(余上沅语),特别是戏剧,拿他的话说:“……越和她(戏剧)亲近,越觉得她全部的美,生气、灵魂都聚集而涌现……竟把世上的美全融汇而贯通在这里面了。这是我爱文学而尤爱戏剧的历史。”从此他开始了戏剧研究、创作和翻译。1922年他在北大毕业后入清华大学任职,他苦心耕读,陆续写出几十篇关于戏剧的文章,提倡国剧运动,发表在《北平晨报》上,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影响。
1923年,余上沅作为半官费生去美国深造,选择了被人轻视的戏剧专业。他在美国,先入匹兹堡卡内基大学戏剧系,后又转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攻读戏剧。他心里抱着一个最大的“梦想”,就是学成回国后在北京创办一所戏剧传习所。1925年春,余上沅回国后,在北平艺专设立了一个戏剧系,但也只办了一年就难以为继了。“梦想”迟迟不能实现,他先在北平艺专任教,后又到中华文化基金会任秘书并兼任北大教授。虽然收入颇丰,但他仍矢志不忘那未能实现的美梦——“中华国剧”。
呕心沥血为“剧专”
1935年3月,京剧大师梅兰芳受邀赴苏联访问演出,余上沅受聘为梅剧团的导演兼艺术顾问。这次文化交流活动,给了他很大的激励和丰富的联想。他更加渴望有一块园地让他去创造他的国剧运动美梦。从苏联回国后,恰逢陈立夫、罗家伦、张道藩向国民政府提议,在首都南京创办一所戏剧学校,即“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国立剧专)。同年7月,教育部批准了这项提议。胡适慧眼,推荐了余上沅,余上沅很快在南京欣然上任。
余上沅接任“国立剧专”校长后,仅用两个月时间,即完成了选定校址、制定章程、聘请教员、招考学生等大量的工作。国立剧专设有话剧科、乐剧科,并附设高级职业科。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及具有相当文化程度,热爱话剧艺术,稍有舞台经验,或具有特殊艺术才能者入学。校址选在鼓楼附近的薛家巷8号。当时只有几间平房。招生消息传出后,全国各地赴京(宁)报考者近1000人,但最终仅录取了58人(有说60人),另有30名后备生(1936年第二届招收33人)。
余上沅怀着无限激情,亲自为这所戏剧学府作了校歌:“我们以诚恳的态度,为着真善美用功。不怕艰难不怕苦,去做剧艺的先锋。本着国立剧校的精神,勃勃蓬蓬。勇敢地冲锋,冲锋!”为了把国立剧专办好,余上沅聘请了戏剧及文学艺术方面的进步名家任课:应云卫、曹禺、田汉、马彦祥、石蕴华(杨帆)、吴梅、赵元任、梁实秋、陈白尘等,此外还经常请梅兰芳、程砚秋、叶圣陶、焦菊隐、徐悲鸿、张骏祥等来校讲学。特别是石蕴华为中共地下党员,余上沅对他的政治倾向是有所了解的,他在剧专负责训导工作有一年多,保护了不少进步学生免遭当局的迫害,并且还秘密组织同学们学习革命理论。
国立剧专前后14年中,结合教学演出了179个不同题材的中外剧目,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抗日救亡和反帝反封建的剧本。
全面抗战爆发后,余上沅率剧专全体人员辗转西迁长沙、四川,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又迁回南京。迁回南京后,新校址选在大光路附近的大阳沟。余上沅更是整天人不离校,有次他家近邻失火,火势较大,夫人陈衡粹惶惶失措,急托人到校叫他回来救火,可他的回答却是:正在排戏,走不开身。夫人又气又急,再次托人到校叫他回来,如此三番两次,最终没能把他叫回来。直到深夜他才回到家中,面对夫人的责问,他理直气壮地说:“我在排戏,我是导演,怎么离得开!”夫人简直哭笑不得:“水火无情!你懂不懂?”不想他还是据“理”力争:“排戏少了导演不行,救火有我不多,没我不少,救火的事我能力有限得很。”
拒绝南迁
1948年夏,余上沅代表中国出席了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国际戏剧家协会年会。这是中国首次正式参加国际戏剧组织。会后,余上沅应英国对外文化协会的邀请,再次访问英伦。在此期间,英国的某艺术机构慕名聘请他留在英国,从事他的戏剧研究工作,无疑那里有优厚的待遇和条件。殊不知,余上沅已拿定主意,所以他辞谢了英国友人的挽留。
余上沅回国后即接到国民党当局命令他安排迁校去台湾,他当机立断,向国民党当局教育部递上要求辞去他苦心经营了14年的国立剧专校长的职务,因为只有卸掉这个职务,才能留下来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也就在这时,他收到了中共地下党员大儿子汝南的来信,恳求父亲留下,万不可南行。余上沅担心夜长梦多,没有等到国民党当局教育部批复他的辞呈,他便向夫人说了一声,随后独自悄悄离开南京赴沪了。余上沅走后,家中先后来了两位重要客人,一位是带有神秘色彩的陌生人,他带来了石蕴华的一封亲笔信,此时石已改名杨帆,是中共华东局社会部副部长,信中望余上沅留下为人民服务。陈衡粹暗中将此事转告丈夫,余上沅听了非常兴奋;另一位来客是余上沅老朋友,曾任国民党教育部次长的顾毓琇,他好不容易替余上沅一家弄来4张去台湾的船票,但陈衡粹和丈夫早已下了决心,要留下迎接新的生活。
余上沅担任了14年民国国立剧专的校长,含辛茹苦,不求闻达,14年间,人才荟萃,弦歌不辍,培养了1000多名戏剧专业人才,“大多学有所成,不少人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蜚声海内外”,其中有著名导演凌子风、谢晋、严恭、陈怀恺、表演艺术家张瑞芳、石羽、张雁、叶子、项堃,以及后来荣获矛盾文学奖的小说家李国文、电影评论家梅朵、剧作家任德耀、朱祖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刘厚生等。
1949年4月23日后,南京的原民国国立剧专师生一部分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其余于1949年8月赴京,同华北大学三部等单位合并组成了中央戏剧学院。“文革”中,余上沅受到迫害,终年74岁。1981年得到彻底平反。(赵子云)
谢震业说,这个成绩是被“大哥”苏炳添逼出来的,5月27日的国际田联尤金站上,苏炳添在超风速的情况下以9秒90获得第四。按照中国田协的亚运选拔标准,每个项目只有两个名额,想要和“大哥”一起站到亚运赛场的谢震业逼出了自己的最好水平。
“啊,五环,五环套餐配大蒜……呦呦,我把外卖送到五环,送完这单后面还有两单……”很多人都听过“小岳岳”说相声时唱的这首歌。
互联网的发展激发了中国文娱产业的发展潜能,在此过程中,像猫眼娱乐、淘票票等电影互联网服务平台的诞生和发展才是行业发展的点睛之笔。尤其是近两年,猫眼的市场洞察能力、技术反应能力以及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令行业伙伴和用户比较满意。
一心想创业的杨志君跟着岳父养蜂,并开办了一家养蜂合作社。志在家乡、打造品牌、助力扶贫,是他创业征程上的三大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