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沈世华:从昆曲名角、工人到女教授……她把日子过成传奇

2018-06-25 13:43:21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6月25日电(记者 上官云)在昆曲界,沈世华绝对算得上“传奇”:不到二十岁已是浙昆当家花旦,曾亲历《十五贯》进京;成为中国昆剧艺术教育史上第一位女教授,经她指点的梨园人有三十余位获得梅花奖;前不久,又以高龄登台,扮相秀美如初。

  沈世华戏装扮相十分秀美。受访者供图

  谁又能想到,这位中国戏曲学院的教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小时候一度交不起学费,只能读不要钱的夜校。对戏曲,她最初神往的,却是京剧。

  1941年,沈世华出生于上海。清末民初开始,上海就是与北京、天津齐名的戏曲大码头,“海派”京剧的名头响彻全国几十年。她就读的夜校旁边是中国大戏院,常有京剧名角演出,每天看着巨大的广告牌,听着铿锵的锣鼓,心里痒痒的。

  为了名正言顺看戏,她在后台做起了小生意,一边摆摊卖烟卷,一边看舞台上“角儿”。让她印象最深的是魏莲芳,圆场功特别好,走起来裙摆纹丝不动,就像是安了车轮一样。

  老照片注明,这是当年浙江昆苏剧团全体“世”字辈合影。受访者供图

  沈世华想拜师学戏,没成。偶然,她随父亲路过杭州,认识了著名昆剧演员王传淞,顺利考入“国风苏昆剧团”。个子太小,她只能戴个红毡帽演青袍,羡慕极了同时入行的郑世菁:人家能演宫女——那好歹算“旦行”啊。

  唱戏没得捷径,只能加倍苦练。沈世华每天早早起床练功——踢腿、下腰、翻身、虎跳、喊嗓子。第一次贴片子上台演丫鬟,她觉得勒上头简直像孙猴子戴上金箍圈,好不容易捱到下台,立刻就吐了。

  1954年初,剧团沿着乌镇、新市、塘栖到杭嘉湖各个码头演出,沈世华一路随行。她仍然记得当时的盛况:“十里八乡的农民特别欢迎我们团的演出,有人说昆剧艺术曲高和寡,可大家都看得懂听得懂。”

  沈世华在“大师版”《牡丹亭》中的剧照。受访者供图

  很快,她成为浙昆的旦角台柱之一,与小生汪世瑜搭档演出,在《西园记》《桃花扇》、《断桥》中塑造的王玉贞、李香君、白娘子的形象,广受好评。当时,有评论把她与江苏张继青、上海华文漪并称为“南方昆曲三名旦”,红极一时。

  此后一段时期,沈世华无法继续唱戏,只能在杭州重型机械厂工作。

  每天穿着肥大的工作服,把一毛钱十斤的红萝卜当作水果……没有人知道,夜深人静时,她会不会梦见往昔的风光。

  碾玉悬丝挂碧空,宫商角羽任西东。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那个轻歌曼舞的小女子,似乎再也回不来了。

  沈世华曾出演多部昆曲剧目,受到戏迷欢迎。受访者供图

  峰回路转。上世纪70年代末,沈世华得以复出,变得忙碌而快活。其女钮晓晴记得,母亲白天要去团里排戏,晚上常常会有演出,“那时,由她主演的昆剧《西园记》获得了空前成功,演出场场爆满”。

  沈世华的事业重新繁花似锦,但对女儿来说,生活却变得喜忧参半。只要有演出,她不得不把女儿反锁在家里,有时巡回演出,甚至会离家半个多月,孩子只能由外婆照顾。

  《西园记》投拍戏曲故事片的那年,作为女主角的沈世华一走就要大半年。钮晓晴回忆,对她来说,不啻是个“灾难”,母亲前脚上火车,后脚照顾她的外婆就摔了个大跟头,都是血,一老一小在宿舍大院抱头痛哭,简直是年度苦情大戏。

  思考良久,拍完《西园记》后,沈世华决定淡出舞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她调入中国戏曲学院任教,开启了另外一段艺术旅程。

  《昆坛求艺六十年:沈世华昆剧生涯》记录了这位名家的传奇经历。北京出版社供图

  京剧与昆曲联系非常密切,素有“京昆不分家”的说法,很多梨园人都得到沈世华的指点。她把学生当成儿女,只要来求学,就尽可能多教一点,“我会的,一定毫无保留地教”。

  “我的老师们当年就是这样对我言传身教的。‘传’字辈老先生们义务教戏,不收报酬。”她说。

  不是深爱戏曲,难以理解那种发自内心的感情。沈世华不仅登台演出,还穿梭于各大高校义务讲课,想尽可能拉近昆曲与年轻人的距离。看见学生们听得认真,她会特别高兴。

  入行已有65年,沈世华说,一辈子就爱昆曲,一辈子就要做好这一件事情。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王砚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 热点人物

    奋斗·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拿完影帝拿视帝 赵毅再摘上影节最受关注男配角奖

      赵毅出身梨园世家,先后出演过许多经典角色,最令人熟知的是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李卫、《大宅门》里的白敬业、《激情燃烧的岁月2》中的石林、《福根进城》里的福根、《糊涂县令郑板桥》中的郑板桥。

  • 她被pick出道啦!海口女生获《创造101》总决赛亚军

      6月23日晚,101名女孩共同唱跳了主题曲《创造101》作为开场。开场大秀后,晋级决赛的22名女孩被分为声乐组和舞蹈组,分别进行个人表演,这也是之前一直以团体形式配合表演的女孩们首次在这个舞台上展现自己的个人魅力,最终决出11名女孩正式出道。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福建泉州开发区汤艺文荣获全国“发明创业奖·人物奖”

      据悉,全国“发明创业奖·人物奖”是经国家奖励办批准,由中国发明协会专为发明家设立的最高奖项,两年评选一届,主要表彰有重要技术发明和创新、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在产业化应用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发明人。截止目前,该区已有苏清阅、庄颜瑜、汤艺文3位发明人获此殊荣。

  • 互联网+泛娱乐服务平台 猫眼CEO郑志昊:让娱乐更简单(图)

      互联网的发展激发了中国文娱产业的发展潜能,在此过程中,像猫眼娱乐、淘票票等电影互联网服务平台的诞生和发展才是行业发展的点睛之笔。尤其是近两年,猫眼的市场洞察能力、技术反应能力以及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令行业伙伴和用户比较满意。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