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李兆申:“小胶囊”里有“大智慧”(图)

肖鑫
2018-07-16 14:04:50

  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肠胶囊内镜系统研制成功。目前,这套全球领先的胶囊内镜系统,已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600多家医院应用80万例。美、英、意的消化内镜专家分别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述评,并予以肯定。2010年,“消化道智能胶囊内镜系统的研制与临床应用”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只突破“小肠”这一盲区,李兆申并不满意。“中国最亟待解决的消化病是胃病,尤其是胃癌。”据悉,我国每年新发胃癌68万例,死亡50万人,占全球近一半。更令人遗憾的是,多达80%的患者在发现时已是晚期,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胃镜需要插入式检查、痛苦大,多数患者抵触,失去了早诊断、早治疗的机会。

  第一代胶囊内镜虽然无痛苦、显像好,但无法主动控制,容易遗漏胃内病灶。

  如何升级第一代胶囊内镜、实现胃病无痛苦检查?

  面对这一无人涉足的领域,李兆申团队自2008年再次踏上自主研发之路。磁场精确控制、自动巡航、实时定位、纳米涂膜高清成像……一个个核心技术难关被攻克,2009年,磁控胶囊内镜系统研制成功。通过严格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检验,这一系统在2013年获得国家批准,成为全球首台用于临床的胶囊胃镜,真正实现了胃病的无创无痛检查。

  2017年,李兆申团队进一步引入远程阅片、人工智能技术,将“小胶囊”融入“大智慧”,几分钟内便可处理近10万张内镜图片,病变识别准确率高于95%,显著提高了诊断率。

  从此,“谈胃镜色变”成为历史。

  如今,只要受检者穿上一个能接收信号的腰带,吞服一粒智能胶囊,就能舒适地接受胃肠道检查。受检者花上半小时完成胃部检查,即可带着腰带离开医院,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四年来,磁控胶囊内镜已在400余家医院和体检中心完成检查30余万例,入选“2016中国十大医学进展”和“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

  近几年,李兆申带领课题组取得的发明成果有一长串:新型消化内镜供气装置,已在国内近千家医院应用;多用途碎石器,能将患者胃中直径10厘米以上的柿石粉碎;放射性粒子支架,可同时起到引流黄疸和近距离放疗双重疗效……

  从事消化内镜和胰腺病研究30多年,李兆申先后主持国家和军队重大科研课题40余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国家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56项,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3次。

  李兆申没有自满:“新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求新学科来进行理论支撑,否则就没有发展后劲。”在导师许国铭教授的支持下,他开始将临床经验转化为新的医学理论,在国内率先创建了一门新兴学科——消化内镜治疗学。

  在李兆申的带领下,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一跃成为国际一流的微创内镜中心:由普通内镜检查发展到超声内镜、无痛内镜检查;由消化道活检、息肉摘除发展到胆胰疾病治疗,再到内镜下腹腔手术等新领域,实现了以微创技术代替部分外科手术的飞跃;深入开展消化系统疑难杂症研究,创造了内镜微创治疗的奇迹。

  使命担当

  一位82岁的老人患上了巨大的肝囊肿,由于年龄大,身体状况欠佳,老人及家属极力反对开刀。

  “如果有一种手术,没有痛苦,就和做胃镜一样呢?”李兆申决定为老人做“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肝囊肿开窗术”。

  在2008年,这样的手术尚属世界首例。

  手术中,内镜医生将胃镜插至胃腔,用直径0.1毫米的针刀,在胃体下部前壁部位,扎出一个针眼似的小孔,凭借扩张气囊将小孔“放大”到直径1.2厘米,通过这一通道,将胃镜“潜入”腹腔。锁定目标后,从胃镜左、右两侧的活检管道分别插入内镜穿刺针和圈套器,切下肝囊肿,最后将胃镜退回胃腔,用5枚止血夹,夹住胃壁上切口,原路退出。

  从内镜进入食道至手术结束,只有两个半小时,患者无痛无疤痕!这好像真应了那句歇后语:“隔墙摘果——手伸得长”!

  在接下来的半年里,李兆申又实施了6例这种手术,均获成功。

  在美国《时代》周刊评出的“2008年十大医学突破”中,“无疤痕手术”名列第三。

  不久,李兆申又出任中华医学会NOTES学组首任组长,致力于集中全国相关人才,开展医疗安全、临床路径、诊疗共识与指南的制定等工作。

  创新是李兆申的不懈追求。1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创造了无数个第一:率先在国际开展内镜与腹腔镜联合切除上消化道良性肿瘤;创造内镜下取出异物最小患者(出生24小时)和取出各种异物最多两项世界纪录;打破了一直以来胰腺疾病是内镜治疗禁区的观点,率先开展了胰腺疾病内镜诊治系列研究,其中ERCP下放置鼻胰管收集胰液技术及胰管细胞刷检检测VEGF诊断胰腺癌为国内外首次报道,可望成为新的胰腺癌诊断方法……

  作为一名军医,李兆申始终牢记使命,坚持“为官兵谋健康、为战场作保障”。

  2005年,李兆申到刚完成远洋演习任务的海军某部巡诊。

  “大夫,在海上一直肚子痛,大便发黑,吃不下饭,还老是吐!”刚抵达,一名中士就捂着肚子来到诊室。

  “很可能是溃疡出血,要赶紧做个胃镜。”

  在基地医院,李兆申进行了仔细的胃镜检查,发现这名士官患有严重的十二指肠溃疡,由于合并的出血和幽门梗阻已无法通过内科治疗,必须进行胃部分切除术。

  手术很成功,但李兆申的心情久久无法平复,“基层战士的溃疡病怎么会拖这么久?”接下来的几天,他上舰艇、登海岛展开调研。他发现基层官兵的胃肠病,尤其是应激性溃疡患病率高达20%,但作为主要诊疗手段的民用消化内镜成本高、使用条件多,无法在基层部队普及。

  离开前,李兆申到病房看望那名士官,紧紧握住他的手,动情地说:“同志,我们工作做得不够,让你受苦了。”

  “一定要做出基层部队用得上的内镜!”回到上海的第二天,李兆申就着手组建攻关团队,启动野战内镜的研制。但研究之路曲折不平。微型成像系统、高亮度光源、送气送水装置……都是鲜有人涉足的领域。为了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他四处寻找合作厂家,带领大家加班加点研究论证。

  2014年10月,野战内镜按计划定型组装,动物实验却意外发现内镜存在观察盲区。调试数十次,均没有改善,合作厂家打了退堂鼓,劝李兆申:“你搞这个研究吃力不讨好,有这个精力不如搞一些通用的内镜器械,名利双收!”

  “方法总比困难多,我们是军医,这是我们的职责!”连续四个通宵,李兆申反复摸索,终于通过旋拉镜身、改变传统操作弥补了设计上的短板。

  目前,这种适用于战场和海岛、高原等特殊条件的便携式野战消化内镜系统,实现了在野战条件下,对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以及部分腹部战创伤快速确诊和止血治疗。

  脚步从未停歇。李兆申主编的《中国军人生存手册》《心理训练手册》装备一线部队,他领衔的《东南沿海战区野战内科学相关关键技术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1 2 3 共3页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梁雨桐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这是老马同志,今年200岁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梦碎莫斯科 令人惋惜的克罗地亚

      在世界杯历史上,克罗地亚是第一支在三场淘汰赛场场落后却能逆转过关、最终晋级决赛的球队。他们在15日的“卢日尼基之巅”对决中,创造机会更多、射门更多、控球更多、阵地进攻的层层推进更多,但却不是能捧起大力神杯的球队!成王败寇的世界杯,最终“选择”了高效,而不是美丽。

  • 王子异励志做正能量偶像

    前晚,因参加综艺《偶像练习生》而出道的王子异首支个人单曲《AMH》正式发布。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小米成功上市 “劳模”雷军不再悲情

      雷军已经不是在金山时期那个推着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现在他已经站在山顶上已经有着举足轻重的行业地位,如今到了所有人一同见证雷军和他的小米如何实现“伟大公司”愿景的时候。

  • 蜂农周小通:芳香与甜蜜的“搬运工”

    周小通生活的新疆伊犁,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引进种植薰衣草,如今种植面积占我国薰衣草种植面积90%以上。由于伊犁河谷与普罗旺斯地处同一纬度带,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相似,成为全世界继法国普罗旺斯、日本富良野之后的第三大薰衣草种植基地,也是中国唯一的薰衣草主产地,被国家相关部门命名为“中国薰衣草之乡”。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