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利安·姆巴佩:奔向王位的“追风少年”
风一般的速度,捉摸不透的变向,花哨的过人,姆巴佩在这个夏天让全世界球迷领略到了他的与众不同。姆巴佩出生在巴黎近郊邦迪的一个运动家庭。父亲曾是足球运动员,退役后成为教练,姆巴佩就是在父亲执教的邦迪地方球队中开始了足球生涯。他的母亲是手球运动员,也曾代表邦迪参加过全国联赛。
-
克罗地亚国家男足凯旋记
用蔬菜“高产梦”圆群众“小康梦”
——记贵州省农科院蔬菜专家李桂莲
5月24日,李桂莲再次来到黔南州,这位贵州省蔬菜首席专家、省农科院名誉院长已经记不清来这里多少次了。这次,她带领省农科院专家来平塘县者密镇四寨蔬菜基地开展高效栽培模式培训。
李桂莲一下车,就被早早等在田间的群众围住了。今年雨水多,蔬菜虫害重,但大家都相信李院长一定有办法。果不其然,李桂莲拿出多年收集的病虫害为害瓜类样本,逐一讲解为害特征和防治方法。“李院长来了我们就有了主心骨!”菜农们眉头舒展,笑语连声。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贵州2020年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今年省里开展脱贫攻坚春风行动,蔬菜产业是重头戏,我也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有着40多年党龄的李桂莲说起蔬菜神采奕奕,“我跟蔬菜打了一辈子交道,只有一个心愿:让种菜的农民都能脱贫致富,让吃菜的市民都能买到绿色便宜的菜。”
不忘初心,苦干实干,已经76岁的李桂莲风里来雨里去,把心血和汗水洒在田间地头,为贵州蔬菜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作出了重大贡献,让数十万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把致富希望带给群众
1979年9月,李桂莲带着她选育的“希望一号”番茄种子,第一次来到红水河畔的罗甸时,看到的是一个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老百姓饭都吃不饱,生产生活极为艰苦。但这里冬春热量条件好,气候资源得天独厚,李桂莲想要搞一个不寻常的“天然温室”蔬菜工程,把致富希望带给贫困群众。
20世纪70年代末的罗甸县,还延续着传统农耕栽种方式,每年种一季水稻,基本不吃蔬菜也不种蔬菜。为了改变农民不愿种菜的心理,李桂莲花了不少力气,“我给农民做工作,种菜赚了是他们的,赔了我掏钱来补,这才争取到4分地种番茄。”
那时的李桂莲只是省农科院的初级科研员。没有经费,用的全是自己的工资;没有技术,全靠自己在田间地头试验。
李桂莲天天守在试验田,和农民一起栽种、浇水、施肥,最终试验成功。这直接改变了罗甸的种植业结构,从过去一年种一季水稻,变为早菜、水稻一年种两季。
罗甸早熟蔬菜种植面积由1981年的766亩增加到1988年的1.45万亩,产量由48.6万公斤增加到233.4万公斤,产值由14万元增加到898.3万元,带动罗甸县6000多户农民脱贫致富。李桂莲因此得了一个响亮的名号——红水河畔的“女财神”。
贵州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8亩,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李桂莲的答案是“必须利用贵州山地立体气候的特点,将土地闲置期充分利用”。
她和团队通过改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成功实现在水稻收获前后各栽种一季秋冬果菜,形成“早果菜-水稻-秋冬果菜”一年三季的高效栽培新模式,土地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随后,李桂莲团队又研究出冬春早果菜行间套种一季耐抽薹的大白菜模式,把土地潜力发挥到极致,实现了“三季四收”。
李桂莲从红水河畔起步,走向打帮河流域、高海拔地区。由她主持的早熟蔬菜、夏秋等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的研究、示范、推广,累计辐射推广6000多万亩,产值超过3000亿元,为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作出特大贡献。致力蔬菜科研工作50余年,如今年逾古稀的李桂莲仍战斗在科研第一线,奔走在全省多个县乡的试验田里。
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
“搞农业科学研究,必须在田里写论文。”李桂莲常这样告诫她的团队。她坚持亲自跑科研一线,每年有三分之一时间在乡村住宿、在田间地头度过。
这个习惯在罗甸就养成了。在罗甸县蹲点发展早熟蔬菜的5年间,李桂莲几乎是手把手地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民们种植蔬菜,一步一步地改变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习惯。
“那时罗甸的路况很差,从县城到乡里只能搭乘拖拉机,而从乡里到村里基本都是崎岖的山路,只能步行。我最多的时候一天要走40多里山路。”李桂莲回忆。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不足。李桂莲培养了一批农民技术员做“科技二传手”。
罗甸县罗沟村原党支部书记胡天英是李桂莲带的第一批“科技二传手”。1980年,胡天英到县城参加首期“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回去后在自家的4分地里试种西红柿,当年收入580元。“于是我就下决心,一定要把李老师的技术学到手,再带动群众致富。”胡天英说。她得到了李桂莲的精心指导,很快成为沫阳片区的蔬菜种植技术“二传手”,逐步在当地推广早春蔬菜种植。
50年来,李桂莲培训的农技人员和“科技二传手”累计超过3万人。
把信念坚守刻在心中
李桂莲虽被誉为“女财神”,但她并没有给自己积累什么财富。可她说自己非常富有,党和人民给了她太多太多。
“这么多年,我得到的已经够多了,不好好干心里都不踏实。”李桂莲说,她铭记着1987年在北戴河休假,邓小平同志勉励她为群众脱贫再立新功;她铭记着一次下乡途中遭遇车祸,《贵州日报》连续在头版追踪报道她的伤情;她铭记着2017年她当选贵州“年份英雄”十大人物;她铭记最深的是入党誓词,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她守得住清贫。罗甸县委、县政府奖给的5000元奖金,她捐给了罗甸县“希望工程”,用以资助少数民族女童上学;安顺地委、行署奖给的2万元科技贡献奖,她捐给了自己的母校——安顺八小;2009年获贵州省最高科学奖奖金50万元,她将40万元作为科研项目经费,剩余10万元捐给了省农科院建立“党员关怀帮扶基金”,没有留下一分钱私用。
跟李桂莲共事多年的农科院同事都说:“李老师常教育年轻科技人员:农科院还很困难,外出要能省就省。”无论下乡蹲点还是出差,李桂莲总是从节约出发。1999年,李桂莲带领贵州省农科院科研处的同志到北京去争取国家项目,为了节约10元钱的“黄面的”费用,她坚持从住地步行2公里到科技部。
李桂莲的团队里,培养出了不少科研技术骨干。在贵州省农科院,李桂莲的为人有口皆碑。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她会把一个大成果分成几个小成果,虽然自己的成果变小了,但能让更多人有资格申报,得到机会。
对此,李桂莲很淡然:“我看重的不是几等奖,而是科研出成绩、农民能增收。”
李桂莲说,她一直很感恩。她获得过全省最高科学技术奖,被评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劳动模范,这么多荣誉,而自己只是做了一名共产党员分内之事——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采访中,李桂莲掰着手指头跟记者算她现在的3个科研项目,其中《贵州蔬菜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示范推广》,既是科技部项目也是省重大科技项目。“作为一名党员,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虽然退休了,但还要继续为贵州蔬菜产业发展、农民脱贫增收、科技工作传帮带等工作发挥余热,这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所在。”李桂莲说。(本报记者 吕慎 本报见习记者 李丹阳)
风一般的速度,捉摸不透的变向,花哨的过人,姆巴佩在这个夏天让全世界球迷领略到了他的与众不同。姆巴佩出生在巴黎近郊邦迪的一个运动家庭。父亲曾是足球运动员,退役后成为教练,姆巴佩就是在父亲执教的邦迪地方球队中开始了足球生涯。他的母亲是手球运动员,也曾代表邦迪参加过全国联赛。
提起杀毒软件,没人不知道卡巴斯基,但知道卡巴斯基研究室的创建者尤金·卡巴斯基的故事的人也许并不多。不过,我们应该知道他常说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有权免于网络安全恐惧”。
十几年的涂料生意让王志友积攒了些资金,一个有钱,一个有技术,就这样,他与朋友一拍即合,一脚踏上了“涂料大王”与“种植大户”的“两栖”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