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蒋子龙:不是我选择了改革,是改革选择了我

张健
2018-08-08 08:59:04

  《人民文学》是“国刊”,是业余作者梦寐以求发表文章的文学圣地,《人民文学》的约稿该是多大一桩喜事!但是蒋子龙并没有受宠若惊,也不敢过于兴奋,那个时候他的作品发表得并不多,心里没有底,只是谨慎地答应试一试。碰巧的是,那个时候的蒋子龙正被大会上一些先进人物的生产事迹所感染,觉得有很多话想说。于是,就在开会的宾馆里,他没日没夜地写了起来,由此有了短篇小说《机电局长的一天》的诞生。

  《机电局长的一天》后来发表在复刊第一期的《人民文学》上。这篇小说的主人公霍大道,其原型就是蒋子龙所在的天津重型机器厂厂长冯文彬,以及蒋子龙在会议期间了解到的南京汽车厂的一位副厂长。蒋子龙运用文学的手法,把两个原型人物的人格与事迹揉搓成了雷厉风行“抓生产”的霍大道。回头来看,霍大道的“抓生产”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无休无止的政治运动的抵触情绪,同时也与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轨道实现了对接,因而成为过渡年代里的一篇颇具先声的过渡小说。

  三年之后,1979年,蒋子龙又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了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这篇小说的影响更大,在当时产生了“轰动效应”,也使“蒋子龙”这三个字从此烙在了当代文学的史册上。《乔厂长上任记》讲述了十年动乱之后,某重型电机厂生产停顿,人心混乱,老干部乔光朴主动出来收拾烂摊子,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从而扭转工厂被动局面的故事。小说塑造了改革家乔光朴的光辉形象,被认为是“改革文学”的开山之作。

  但是谈起这篇小说,蒋子龙却说:“《乔厂长上任记》的创作过程非常简单,简单到不是我找到了乔厂长,而是乔厂长找到了我。”当时,蒋子龙只花了三天时间,就写出了这篇垂名之作。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乔厂长”这个人物,在蒋子龙那里早已烂熟于心,他此前虽然未曾写出来,但在心里,他已经对这个人物描摹了上百遍。

  蒋子龙的回忆印证了我的猜想。大概在1977年后,他在重机厂的锻压车间任主任,那时候的蒋子龙,攒足了力气想好好干事,可真等他塌下心来想干事了,却发现哪儿都不对劲:有图纸没材料,好不容易把材料找齐,可是机器设备年久失修,到处是毛病,等把机器修好了,人又不听使唤……蒋子龙感觉自己天天就像在“救火”,常常是昼夜连轴转,熬的最长的一次是七天七夜,只觉得身心俱疲。这就是他创作《乔厂长上任记》时候的心境。这篇小说,实际上就是写他自己一段时间以来的苦恼与理想,写如果让他来当厂长,他会怎么干。蒋子龙结合自己在基层摸爬滚打的经验,设计了一种“乔厂长管理模式”,他没有料到的是,“乔厂长”很快火了起来。那时候,很多读者根据自己的体会来理解乔厂长,更多的人还参与创造与完善着“乔厂长”,“乔厂长”一时成了风云人物。

  后来,在不同的场合,蒋子龙都会被人这样提问:作为“改革文学”的缔造者,作为工业题材的代表作家,您如何如何。每当这时,直爽的蒋子龙就会实话实说,“其实我至今也搞不清楚‘改革文学’的概念,作家是不可能按照‘改革’的定义去创作文学作品的。而只有当‘改革’实际上成为人民群众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主题时,正在剧烈地摇荡与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时,才能让作家把激情和材料融合成创作之火,把虚构的人物和故事融于真实的生活旋律之中”。

  在创作高峰时转向,十年铸剑书写农村变革

  1982年底,写完短篇小说《拜年》,蒋子龙在自己工业题材小说的创作高峰期,放下了工业题材小说创作。人们无法理解蒋子龙此举原因何在,其实,他只是做出了符合创作规律的一次选择。他在《“重返工业题材”杂议——答陈国凯》一文中写道:“登上了文坛,一定还要懂得什么时候离开文坛。当时我感到自己成了自己无法逾越的疆界,我的工业题材走投无路。它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它束缚了我。我受到我所表现的生活、我所创造的人物的压迫……我需要暂时与工业题材拉开点‘历史的距离’,对工业生活及自身进行一番感悟、自省和玩味。”

  这是蒋子龙作为一位清醒的作家的可贵自省,作为一位优秀作家对自己创作节奏的理性把控。他正因为异常熟悉工业生活,反倒对这十分熟悉的一切产生了警醒;他终于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却自觉地要努力跳脱出这个风格;他拥有了自己颇具优势的写作领域,但他时刻都想着要打破领域与题材对创作的限制——蒋子龙绝不甘心把自己的创作仅仅划定在工业题材这样局促的范围之内,他的写作雄心无限广大。

  大约从1984年开始,连续五六年的时间里,蒋子龙努力尝试着摆脱自己的创作模式,打开自己的文学视野。他明确提出,文学不应该以题材来划分,作家不应该被题材所局限。这段时间里,他写下了以医生邵南孙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蛇神》和以《收审记》为代表的“饥饿综合征”系列小说。这一阶段对蒋子龙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他突破了最初使自己成名的风格与题材的束缚,打开了一片更为广阔的文学天地。

  经历了这样一次涅槃式的文学重生,蒋子龙的心境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境界,他不再像以前那样,跟别人较劲,跟文学较劲,执意要写出什么样的作品。他不再想驾驭文学,而是“心甘情愿、舒展自如地被文学所驾驭”。他超脱批判,悟透悲苦,笑对责难和褒奖,只写自己最想写的东西。蒋子龙隐隐约约感觉到,自己正在步入文学上的成熟期,正在进入创作的最佳阶段,从心理上到阅历上,他的准备都在趋于充分。这个状态的蒋子龙,即将迎来他一生中最为艰苦也最为重要的文学书写。

  如果你问蒋子龙,对自己的哪部作品最为看重,你会得到这样的回答:不是一纸风行的《乔厂长上任记》,也不是更早发表的《机电局长的一天》,更不是后来创作的《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以及《人气》《空洞》等作品,而是他于2000年之后开始创作、历时11年写就的《农民帝国》。《农民帝国》这本书,传递了蒋子龙对于农村生活变革与农民文化性格的深刻思考,也折射了他深入骨髓的农民本色与一生都挥之不去的浓烈乡愁。

  为了写《农民帝国》,蒋子龙去农村待了很长时间,他有意让自己重新变回一个农村人,在一种农村的天然氛围里写作。广东的农村、河南的农村、山东的农村、天津周边的农村,一一留下了蒋子龙的足迹。他去农村,都是秘而不宣,悄悄地来,悄悄地走。村里人只以为是来了个老头,或者是某户人家来了个亲戚,要在这儿待上一段时间。蒋子龙本来就是从农村出来的人,一回到农村,用不了几天时间,他说话的腔调,与农民打交道的方式,很快就入乡随俗。

  《农民帝国》的主人公郭存先,本来是一位善良勤劳、精干有为的农民青年,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取得了事业上的辉煌成功。但就是这样一位有本领、有志向的农民,却在取得成功之后,个人私欲无限膨胀,由农村的带头人迅速蜕变成农村的统治者,最后自取灭亡。郭存先这个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是有原型的,蒋子龙说,写小说虽是虚构,反映的却是现实世界,表达的更是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在生活中,像郭存先这样的人,农村有,城市里也有,尽管穿着各式各样的衣服,有着各种各样的身份。郭存先们的故事和人生轨迹,引起了我对这种文化现象的思考与认识。”蒋子龙说。

  《农民帝国》的前半部在写“因”,后半部在写“果”。等写到原以为该结束的时候,蒋子龙突然发现,作品远远还没有完成,关于“农民帝国”的故事,似乎才刚刚铺开。他希望把脑子里关于这个题材的构思都写出来,这将是《农民帝国》第二部或者说姊妹篇的主要内容。但是,今年已经77岁高龄的蒋子龙,究竟写不写《农民帝国》续篇,他还在犹疑不决。长篇小说的诞生不仅是一种缘分,更是对作家精力、毅力的严峻考验,一场可能又是十几年的写作,其启程无疑是沉重的。我们只能善意地祝愿,这部新的作品能早日在他的笔下开花结果,从而使这部他最为看重的作品,在精神品格上日趋圆满。

1 2 3 共3页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梁雨桐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这是老马同志,今年200岁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二混子”陈磊:在知识的角落里嘻嘻哈哈

    知识本身是迷人的,不管是变幻诡谲的历史,还是高深莫测的科学,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但各种术语和大部头的厚书往往让人们望而却步。积累知识一定要板起面孔做老学究吗?不一定。以陈磊为代表的一批人在试图降低人们的阅读成本——浅尝辄止总比望而却步要好。

  • 伊戈尔:用羽毛球逃离贫民窟

      南京羽毛球世锦赛上,一个叫伊戈尔的巴西男孩火了。贫民窟的出身、和南京的渊源,再加上南美首位世锦赛男单16强选手的佳绩,伊戈尔不火都难。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陈炳耀:“富三代”的创业路

      葛瑞博(Grab)是东南亚最大的网约车平台,业务遍布东南亚7个国家500多个城镇。回想起当初的创业,葛瑞博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炳耀认为是纯属偶然。

  • 对话马化腾 十问腾讯

      马化腾在深圳上大学时,常在校园里跑步。彼时若抬头望,既不会看到腾讯大厦、滨海大厦,也没有如今深圳高楼林立的天际线,校园外只有农田和农舍。唯一能预示一个商业帝国出现的,是他“那时脑子里充满了对外面商业世界的向往”。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