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硫元素代言人姜雪峰:不盲目追求前沿

2018-09-03 08:44:50

  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上,原子序数16,这是硫元素的位置。如今,这个元素有了青年代言人——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姜雪峰。明年是化学元素周期表问世150周年,也是世界著名化学组织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成立100周年。为此,近日IUPAC从全球挑选出118位青年科学家作为“元素代言人”。在入选名单中,姜雪峰的头像和硫元素符号放在一起。

  得知这一消息时,38岁的姜雪峰正在外地讲课。突如其来的荣誉起先让他觉得有些意外,而后更多是欣慰:当初自己没有追“热点”,坚持选择研究“非前沿”领域硫化学,终于得到了一定的国际认可。

  面向环境需求,深挖非前沿“土地”

  翻看姜雪峰的简历,不可谓不惊艳。从研究生到博士后,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到美国顶尖的生命科学私立机构——斯克利普斯研究所,他分别师从我国著名有机化学家麻生明院士和有机合成界第三代合成大师尼克劳教授。然而,拥有如此“闪亮”背景的青年学者,偏偏选择了硫化学这一相对不太前沿的研究领域。

  在很多化学研究人员看来,硫化学是个相对“老”的研究领域,相关研究已经很成熟,不如新兴学科那么容易出成果。“硫研究确实不是热点,关于它的研究思路看似清晰,但深度思考后又会发现很多棘手的问题。”姜雪峰说。

  一说到硫,人们大都会把它和有毒物质、环境污染联系在一起。的确,工厂硫化物泄露事故并不罕见:2013年法国鲁昂化工厂硫醇泄露、2013年重庆化工厂常年排放臭气遭投诉、2014年美国休斯敦化工厂甲硫醇泄露致4死1伤……这样的事件姜雪峰可以列举出很多。在他看来,很多刺鼻的硫化物具有易氧化的特性,易使金属催化剂失活并终止催化循环,这将严重影响硫化学及相关药物的研究、应用和生产工作。

  “但世界上专门系统研究硫化学的课题组非常少。”姜雪峰认为,这是当代化学需要直面的问题,必须要有人继续深挖这块非前沿的“土地”。

  所以,对姜雪峰来说,研究硫不是为多发文章或争得更多头衔、荣誉,他把硫化学视为今后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工作目标,首选的切入点就是解决硫化物的污染问题。

  “硫化物是许多重要药物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倘若为了治愈100位病人合成某种药物,却因此导致环境污染,进而提高了1000个健康人的致病风险,那一定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

  自小与化学结缘,一切从热爱开始

  姜雪峰自小便与化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出生在甘肃省兰州市,是家中独子。他的爷爷应国家号召,支援大西北来到兰州,姜雪峰的父母都在兰州市西固区从事与化工发展相关的工作。

  姜雪峰从小在这种环境下耳濡目染,“感觉喝的黄河水都带有‘化学科学’的味道,对化学、化工有种说不出的感情”。

  于是在高考报志愿时,姜雪峰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化学专业,并注明学校服从调剂但专业不服从调剂。当时这种情况很少见,因为很多人都不想学化学。但考试结果出来,他并未考入理想中的大学,而是被调剂到了西北大学化学系。当时父母和一些亲友希望他复读一年再考。但姜雪峰考虑到虽然学校不够理想,但专业还是他喜欢的,而且西北大学的化学研究十分扎实,最后还是决定入读西北大学。

  2011年,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的姜雪峰来到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此后,他带领团队扎根“传统”领域——硫化学,将低附加值的无机硫向高附加值的有机硫转化。

  此后7年的时间里,他和团队创造性地提出在硫中引入“多功能面具”基团。他形象地说,就像为调皮的硫戴了个可控的“紧箍咒”,防止其在合成过程中出现散发臭味、毒化金属催化剂等问题。

  在采访结束时,回忆起过去7年的经历,姜雪峰对科技日报记者说:“我觉得,青年学者不要盲目追逐热点,而要更多地考虑这个研究方向是否具有科学价值和产业价值。年轻人应该勇攀高峰,找‘硬骨头’来啃,去承担别人不敢做的课题。”(龚雨 本报记者 王春)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这是老马同志,今年200岁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威尼斯电影节“聚焦中国”

    一年一度威尼斯电影节当地时间8月29日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如期拉开帷幕。此前已连续两年举办的“聚焦中国”活动,也在8月30日继续举行。为期三天的活动陆续为国际观众带来有关中国电影、中国电影人和中国文化等精彩内容。

  • 慢综艺能呈现我们向往的生活吗?

    “喂,是蘑菇屋吗?我要点菜!”相信看过《向往的生活》的观众对这句话并不陌生。这是每位来参加节目的嘉宾“未见其人、先听其声”的出场方式,通过爱吃的菜品来判断来宾的性格特点和喜好,也成为节目一大亮点。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董明珠的“造芯”之路

      几个月以来,格力电器董明珠要花500亿造芯片的消息人尽皆知。去年她就表示:即使今年(2017年)不分红,格力为了长期持续发展,就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年报显示,格力2017年营收1482亿,同比增长37%,净利润224.02亿,同比增长45%,创出历史新高。格力公司2017年不分红,就是为做芯片做准备。

  • 裕同科技创始人王华君:坚守初心 “包装”未来

      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小型加工厂,到如今的我国印刷包装业百强之首,深圳市裕同科技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历经20多年的发展,已拥有41家子公司和7家分公司,机构遍布全球,在珠三角、长三角、华东、华南、华北以及越南、印度等地设有生产基地,并在美国、中国香港等地设有服务中心。王华君作为裕同科技的创始人、董事长,紧跟时代步伐,在不断求新求变的发展过程中,坚守初心,引领企业从传统包装印刷行业向以智能制造的工业4.0转型升级。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