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陈香美:归国女院士以肾脏病学为志业

2018-09-05 14:21:53

  陈香美在和同事探讨业务

   “作为归国华侨,这份热爱祖国的情感在我心里是永远抹不掉的,从我生下来就种下了这样的种子。”

  “比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重要的,是要培养具有高道德修养和追求、愿为国奉献一己之力的年轻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国家重点学科肾脏病科名誉主任陈香美的微信头像,是一枝傲雪而开的红梅,“历尽风霜香依旧”是她在我国肾脏病学发展事业中30余年奋斗的真实写照。

  作为我国肾脏病学发展的重要开拓者和领军人才,陈香美为推动我国肾脏病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提高医疗水平做出了杰出贡献,为透析患者带来最大福音。8月28日,在第十届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侨界十杰”集体采访活动中,身着一袭绿色军装的陈香美自豪地说,“投身肾脏病学事业的这30余年,是我从事的最重要、最有成就感、最有幸福感的一件事情。”

  学成归来建成最领先的肾病学科

  今年67岁的陈香美出生于朝鲜。由于自小就听父亲讲了很多关于山东老家的人文故事,陈香美一直憧憬着回到祖国。她说:“作为归国华侨,这份热爱祖国的情感在我心里是永远抹不掉的,从我生下来就种下了这样的种子。”

  16岁时,陈香美回到祖国。那时,国内的医疗和医生水平与现在相比具有很大差异。1983年~1987年,陈香美赴日本留学。学成时,国内改革开放事业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她义无反顾选择回国,并被特招入伍、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担任肾脏病科主任。

  在接受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采访时,陈香美回忆道:“我在日本留学时,几乎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浑然忘我、废寝忘食地汲取先进知识。就是为了回国后,将5年留学生涯所学到的先进知识,尽快服务于中国的病人。”

  当时,解放军总医院肾病科还是一个仅有12张床位的小科室。30年来,陈香美奇迹般地把一个薄弱学科创建成为全国唯一集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国家医疗管理与质量控制中心“四位一体”的肾脏病学领域公认的领先学科。

  为什么能实现这样的成绩?陈香美的目标一直很明确:“要想把学到的知识更好地服务病人,首先要建立自己的学科。对我来说,最力所能及的就是建设好自己的团队,让国际认可我们的学科,并将此作为典范来推动其他医学相关领域学科的发展。”

  多年来,陈香美取得的成绩非常瞩目:先后担任2项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首席专家、连续2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先后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创先争先奖章”、中华医学会“优秀医学科普工作者”、中国科协“抗震救灾先进个人”、总后“科技金星”。并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各1项。2017年,陈香美获记一等功。

  尿毒症纳入大病医保为患者送福音

  回国从医后,陈香美首先选择下乡5年。正是这5年基层亲历,让她了解到农民的真实处境与切实需求。

  “2012年以前,咱们中国的肾脏病人一旦走向尿毒症,就只能等待死亡。尤其当时还没有新农合和医保,农村病人往往没钱医治和透析。” 发现这一情况,陈香美立即向当时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大量建议,希望将尿毒症纳入大病医保。

  自2008年起,陈香美作为国家医疗专家组组长,先后参与四川汶川(2008年)、四川芦山(2013年)和云南鲁甸(2014年)等特大地震的伤员救治。再次走进农村,陈香美看到:很多好不容易从废墟中解救出来的伤员因为挤压综合征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失去生命,尤其是在汶川地震时,陈香美了解到,由于当地多山区,很多村民即便得了尿毒症,也没有条件翻山越岭到县城进行透析。另外,农村青年劳动力都输出到大城市,家中只剩老幼,这部分人一旦患了尿毒症,只能躺着等死。

  种种经历让她意识到:“农村的医疗状况还是并不理想,还是没有达到我心目中的救治水平,尤其是尿毒症病人。”这种情况“更激励着我一定要推动尿毒症纳入大病医保体系。”陈香美坚定地认为:“只有大病医保,才能使更多透析患者等来的不是死亡,而是希望。”

  针对陈香美提出的建议,时任卫生部部长的陈竺曾问她:“香美院士,你知道现在中国有多少尿毒症患者吗?我们要拿出多少费用才够这些患者透析?”为了回答这些问题,陈香美牵头建立覆盖全国的肾病学专业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网络体系,领导开发全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系统,首次获得全国5000余家透析中心共45万例尿毒症患者的基本数据,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针对全国尿毒症患者的统计数量已上升至70万例,每一例患者的基本信息都登记在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网上。

  针对当前我国透析产品95%依赖进口、透析费用居高不下、很多尿毒症患者无法透析治疗的现状,陈香美还组织开展国产与进口透析产品的多中心、前瞻性对照研究,加速了透析产品国产化进程。并大力推广腹膜透析技术,牵头建立31家腹膜透析培训示范中心和28家培育基地,使尿毒症患者的救治率、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透析医疗费用降低了约20%,这一“天使工程”大大造福了透析患者。

  “这是我作为一名医生,将社会公益和我的医学专业相结合所获得的最大成就。”陈香美自豪地告诉记者,“现在的尿毒症患者,再也不用等待死亡,不用因病返穷,能够接受透析治疗。而且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患者所享受的医保比例还会进一步增加。”

  为基层培养更多优秀医生

  “我已经67岁,奋斗在一线的时间不会太长,很希望利用现在的时间为更多病人服务。但一个人再能干,能服务多少病人?走多少基层?”面对辽阔祖国对优秀医生人才的急迫需求,特别是了解到农村、基层群众需要什么样的医生,陈香美意识到,对年轻人才的培训非常重要,并将大量精力放在了基层医生的培训工作上。

  30年来,陈香美共指导培养博士后16名、博士研究生92名、硕士研究生23名,有10人次担任国家“973”“863”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和课题组组长,大多已经成长为全国各地医院肾脏病科的学科带头人。2015年以来,陈香美不顾年事已高,坚持亲自去全国各地对基层医师进行推广培训,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

  在她看来:“比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重要的,是要培养具有高道德修养和追求、愿为国奉献一己之力的年轻人。”

  “年轻人的聪明才智和对新技术的掌握能力比我们这一代人更强,但他们有没有刻苦的精神和热爱每一个病人的道德情操?”陈香美曾有过这样的担忧。然而留学美国的女儿“出国后反而更加爱国,对中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强的民族自信”,这让陈香美感到安心:“确实,时代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很难让年轻人像我们这一代人那样去工作,只能在新时代的环境下给予他们新时代的要求,他们也会随着自身的成长越来越热爱自己的祖国。”

  她相信:“在我们老一辈的以身作则以及先进的教育体制和全社会人文教育的良好氛围下,年轻一代一定会撑起中国健康之梦的蔚蓝天空。”(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周韵曦)

来源:中国妇女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中国职工讲故事之十七·“女焊子”讲述在奉...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三代长影人相聚“长影之夜”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68年前,22岁的我饰演了白毛女。今天,我们回来了!”9月2日晚,长影音乐厅,参加长春电影节的老中青三代长影演员共度“长影之夜”。

  • 演员在台上“说话”:十年功,一分钟

    近年来,偶像明星在影视作品中糟糕的台词表现,和他们专业程度不足的演技一道“折磨”着观众的视听感受。不会“说话”的演员一旦登上戏剧舞台,没有了镜头的美化和保护,做作的朗诵腔,再配合上僵硬的肢体呈现,直观地暴露给观众。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