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一枝一叶总关情,孤行只为绘生命

植物科学画家曾孝濂:描草画木,“把人美哭”

2018-10-22 11:16:49

  树叶不是一般的美

  7月的一天,曾孝濂在昆明植物园写生,面对一株株地涌金莲而坐时,他特意交代记者说话要轻,不要打扰到面前的“模特”。

  “地涌金莲是中国特有种,花期能达9个月,它是非常好的庭院植物,也是佛家植物‘五树六花’之一。”只要谈到植物,曾孝濂的话比平时密。他推了推眼镜,开始拿铅笔勾勒形状:“地涌金莲的叶似芭蕉,花像金莲,金灿灿的包片茁壮丰满。”曾老对每种植物的特征都熟稔于心。

  说起植物科学画与其他画种的不同,曾孝濂强调了一个词——工匠精神。“想把植物画活,你就得折腾、就得费时间。我也没办法凭空画活,我得观察、学习、写生。这个画种的独到之处就在于,它除了要呈现植物之美和生命之美,还要正确地表达它的形态结构。”

  曾老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世人多不屑一顾,我偏觉味道足。“有的画家认为植物科学画很枯燥,但我不觉得。科学画就是要求把对事物的细节、质感的表现追求到极致,使作品更接近实物原貌。即便有人认为它不艺术、个人情感太少,但它就应该这样。”曾老画地涌金莲的笔没有停下来。

  一花一鸟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在曾孝濂心里,科学画已不只是真实再现,还是热情讴歌;不仅是以科学家的眼光观察自然造物,还是以艺术家的热情描绘自然之美。“你看这些花,它们是种子植物渴望生存与繁衍,最狂热、最绚丽、最奇妙的表现形态。花本意不是为人而开,但人却能从花身上得到爱和美的启迪。”

  在他心里,植物科学画的最高境界就是:在那儿,它就迸发出一种生命的力量。

  曾孝濂眼睛有点湿润:“我不期盼人人都喜欢植物科学画,但愿看画的人能关爱这些大自然里的生命。它们和人类一样应该拥有生存和繁衍的权利。”

  曾老喜欢孤独,他总说热闹是大家的,孤独是自己的,在孤独时,思考最清晰,他能从大自然和植物身上学到很多,比如,宁静和平淡。

  曾孝濂捡起地上一片树叶,“表面看树叶多平凡,它春天萌发,秋天飘落,掉到土里化为泥水。但,树叶可了不得,它是能源转换工厂,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变成化学能,把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变成有机物和氧气。”

  在曾孝濂心中,地球上的绿色就是源于这样一片不起眼的树叶,它既伟大,又谦卑。“我经常看着树叶发呆,看着看着,就会觉得树叶不是一般的美,那是一种灿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它在秋天飘落,掉到地里,腐烂后为新芽提供养料,之后它又从一个小苗长成大树,带来生命的绿色。”

  这就是轮回,曾孝濂感叹。

  被蚂蟥咬出的42个伤口

  除了参与《中国植物志》编纂外,曾孝濂的人生还有两个关键阶段,一个是“参与找抗疟药”,一个是退休后的“时不我待”。

  上世纪60年代,曾孝濂参加了国家“523”疟疾防治药物研究项目,这一项目是要在民间寻找可食用的抗疟中草药或方剂,用以研发抗疟新药。曾孝濂参与了其中的绘图工作,他的主要任务是把项目组初步筛选出的有效抗疟植物绘成一本画册,交给部队和科研机构去做实验。

  在找抗疟植物的那段时间,曾孝濂每天穿梭在深山老林,在野外写生和采集标本的经历让他更加痴迷大自然。“从原始森林到热带雨林,我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狂野之美,更看到了许多各式各样的植物景观,从那时起,我立志要把这些美好的植物生态、植物种类、奇花异草尽可能多的画下来。”

  后来该项目筛选出了疗效显著的植物,其有效成分青蒿素的治疗效果得以确认。屠呦呦也凭此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奖。

  对曾孝濂来说,那段找抗疟药的经历永生难忘,作为参与其中的一员,他无比自豪。也正是从那时起,他明白了最好的植物科学画一定不是诞生在办公室里,而是大自然。

  野外科考的艰苦超乎人们想象,遇到蚂蚁、蚂蟥、马蜂、虱子、毒蛇更是常事。曾孝濂说起了一段自己被多只蚂蟥咬出42个伤口的往事。

  在一次科考中,他深入一片灌木丛,采到了很多标本。就在满怀喜悦返回驻地的路上,他感觉身上开始有血渗出。曾孝濂没有在意,以为只是被蚊子或跳蚤咬了几口。“后来我才知道,那不是蚊子而是蚂蟥,蚂蟥咬你的时候不会感觉疼,等它吃饱了走了,你也不会察觉,但血却会不停地流。”

  当晚回到驻地,疲惫至极的曾孝濂很快睡着了,第二天早晨醒来却发现,自己身上好多地方的干血块竟然与被单粘在了一起。曾孝濂数了数,好家伙,足足有42个伤口。“也就是说,那天我被多只蚂蟥袭击了,这也是迄今为止,我被蚂蟥叮咬最多的一次。”

  回忆过往的小苦难,曾孝濂淡淡一笑,觉得不值一提。

  退休后的彩色人生

  曾孝濂的青春基本献给了包括《中国植物志》在内的50余部科研著作,他绘制的科学画插图有两千多幅。退休后,很多人觉得他该享清福了,但曾孝濂却觉得新挑战才刚开始。

  “我年轻时的夙愿,大部分是退休后完成的。因为《中国植物志》主要是黑白画,所以退休后,我更想画水彩画,我不仅要画植物,还要画动物。”

  画了半个多世纪,曾孝濂仍然觉得画不够,他笑言自己这辈子就没怎么休息过,退休后甚至比工作时更忙,忙着创作,忙着到各地采风、写生。他想画胡杨,就去了内蒙古;想画红杉,就去了美国;他跑寺庙画古树,闯壶口画瀑布,“我特别贪心,有很多东西想画。”曾孝濂眼睛笑成了缝。

  为了与时间赛跑,曾老每天五点钟就起来画画,他说灵感都来源于清晨孤独中的思考。退休后的曾孝濂做了白内障手术,但手术却使他的两只眼睛出现了视差,“这导致我作画时定位不准,下笔时笔尖受干扰,配了眼镜好一些,基本弥补了视力不足,但要画很细的东西,肯定比年轻时吃力。”

  只要画起画,曾孝濂什么烦恼都没了,有时候跟老伴儿顶了嘴,心里不痛快,他就进卧室画画,两个钟头后,阴霾一扫而光。“我就盯着植物看,看它跟别的植物有什么不同,然后你会觉得,自己是它们中的一员,就会把所有世俗烦恼都忘掉。”

  退休后,曾孝濂出了12本个人绘画集。在2017年深圳举办的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上,曾孝濂专门为大会创作了10幅作品,获赞无数。

  曾孝濂教过的学生很多,但大多没能坚持把植物科学画画下去。曾孝濂明白,这个画种一是小众,二是需要植物学功底,仅靠情怀和兴趣,年轻人难以维持生计。“现在只要有人想学,我定会倾囊相授。”有时候老同事去看他,即便是心血来潮想画几笔,他都会认真地教。

  他说自己经常跟学生强调的话只有一句——“你不管干什么,你得喜欢你自己的工作,你得喜欢你自己,你得看得起你自己,你才会去做好它。”

  曾老觉得,一个人要是没有点定力,什么都干不成。

  改变世界的中国植物

  对曾孝濂而言,每一个时期,都有新突破,比如快80岁的他正在完成的作品——《改变世界的中国植物》。

  8月的一天,在曾孝濂位于昆明市翠湖附近的家中,记者提前欣赏到了这幅大型画作,这一作品将亮相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上。

  “当我接到邀请,创作这幅画时,我知道有一定难度,但我觉得很值得。虽然我年纪大了,但我也要尽所能把它画好。”

  《改变世界的中国植物》长2.5米、宽1.17米,曾孝濂已经完成了90%,他对这幅作品的立意高度赞赏:“画中37种植物的原产地都在我国,之后输入到国外,影响并造福了整个世界,我的任务就是让大家看到这幅画后能感叹一句,哦,原来这些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植物啊!”

  曾孝濂说话时,头上戴着的放大镜帽子一颤一颤的,这个帽子有近一公斤重,曾老每天要戴着它作画8个小时。帽子上的两个镜片均可放大3倍,能帮助他更精确地画细节,比如稻穗上的细刺、猕猴桃的绒毛、柿子上的白粉。

  画面右下角的是水稻,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后水稻传到世界,成为国际上主要的粮食作物。桑树,桑叶养蚕是中国人最早发现的,蚕茧可以做丝绸,我们通过丝绸之路把丝绸传到了世界。茶叶,中国种茶有几千年历史,茶现在是世界十大饮料之一。

  对于这些植物的家底,曾孝濂如数家珍:欧美很多花卉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比如中国的野生月季,传到欧洲后,成为重要的观赏花卉,象征着和平、友谊、爱情。中国也是杜鹃花分布中心,由“植物猎人”把它引种到了西方。此外,像山茶、牡丹、菊花、梅花,都是人类花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引以为荣。

  曾孝濂说高兴了,放下了手中正在晕染月季叶片的画笔。“我国还有一类特殊的花,比如长在高海拔的绿绒蒿,因为它气质高贵,欧洲人叫它‘东方女神’;还有被称作‘中国鸽子树’的珙桐,因为它开花雪白,像一群群鸽子停在枝头。还有水蜜桃、猕猴桃、柿子等水果,都是从中国传出去的,它们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目前,这幅画作已接近完成,曾孝濂正在做最后阶段的调整,比如各种植物的小环境、前后层次、需要提亮与加暗的地方。“我争取顺利完成这个任务,也算我这个退休老人为中国植物科学传播做的一点贡献。”

  结束采访前,曾老思考了片刻,用一段话概括了自己的一生——

  一花一鸟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信手涂鸦一顽童,机缘巧合入画途。以腊叶标本为依据,为植物志画插图。世人多不屑一顾,我偏觉味道足。既坐得冷板凳,也登得大山头。笔耕不辍六十载,一意孤行意未尽。

  离开时,记者发现在曾老的床头柜上,堆满了各种药品,有治疗失眠的片剂、也有缓解疲劳的眼药水。

  “要是身体好,我会一直画下去。要是老天说,你画不了了、手也抖了、眼睛也不行了,那我就高高兴兴说拜拜。听其自然吧。”(记者岳冉冉)

1 2 共2页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梁雨桐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中国职工讲故事之四十二·中国员工逆境中不...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中国围棋名人战总决赛 芈昱廷夺冠

    “嫘祖杯”第三十一届中国围棋名人战总决赛三番棋决胜局日前在四川盐亭战罢。芈昱廷执白中盘战胜连笑,以2∶1的总比分夺得冠军,成为第十位中国围棋“名人”。

  • 女排世锦赛 中国队获得季军

    2018年女排世锦赛20日在日本横滨落幕,中国女排在季军争夺战中以3∶0战胜荷兰女排,夺得铜牌,3局比分分别为25∶22、25∶19和25∶14。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Skype的总裁汤尼·贝茨:从辍学少年到硅谷精英

    当19岁的汤尼·贝茨从伦敦南岸大学机械工程系辍学时,他也许想不到27年后的自己会成为世界首屈一指互联网公司微软公司的副总裁。谈及自己的出身,贝茨毫不避讳地说到:“我出身草根”。他的妈妈是一名理发师,继父则是一名建筑工人。从大学辍学后,贝茨在伦敦大学网络中心工作。从家到工作地点,贝茨需要花费一个多小时。但是他相信时间的力量,他利用自己的通勤和零碎时间,通过阅读说明书,自学代码。正是这些时间、精力的付出,为贝茨敲开了互联网事业之门。

  • 脸书调查数据泄露 扎克伯格遇“分权”压力

    美国社交媒体企业脸书公司就近期3000万用户数据泄露事件的内部调查得出初步结论:“黑客”是一群“垃圾邮件制造者”而非某个国家政府,目的是牟取钱财而非政治利益。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