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贾作光:一道舞动的彩虹

2018-11-19 09:16:33

  从此,贾作光开始认真地深入生活,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一切从零开始。他穿上军装,参加了土改,和牧民们建立起深厚的情谊,从衣食住行上一点一滴地改造着自己……

  学唱民歌、学跳蒙古族和鄂伦春族的民间舞……这一段火热的生活,对贾作光来说,充满了生机,充满了创造新生活的喜悦。过去的他,只是为个人前途而奋斗,现在的他,在革命队伍当中,懂得了人生的意义。

  在这段光阴岁月之中,贾作光满怀激情地创作了一批歌颂人民、歌颂美好生活、有生活基础且独具特色的民间舞:《幸福的孩子》《献花舞》《马刀舞》《腰鼓舞》《牧马舞》等。

  为了跳好《牧马舞》,过去一向怕骑马摔跟头的贾作光和马交上了朋友——他也终于以“马”的雄姿,在舞台上跃动起来了。

  贾作光爱上了蒙古族的舞蹈艺术,同时也把自己的爱献给了一个漂亮的蒙古族姑娘——乌仁萨娜,他们同台跳舞,同台演出,相识、相爱——直至走进婚姻的殿堂。

  1949年,贾作光带着他的《牧马舞》随中国艺术团出访布达佩斯和莫斯科,他有幸与世界著名芭蕾舞大师乌兰诺娃同台演出。

  《牧马舞》受到国际著名人士的热烈欢迎,在那里,贾作光又重温了年轻时学到的古典舞蹈艺术的精华,使自己的舞蹈艺术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飞跃。

  回国后,贾作光担任了内蒙古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内蒙古文联副主席,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0年,贾作光精心创作了表达内蒙古人民经过革命风暴迎来胜利的舞蹈——《雁舞》。这支受到高尔基《海燕》启发而诞生的舞蹈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都逐渐成熟起来,它糅进了贾作光由内蒙古人民革命的胜利而激发出的壮志豪情,一只大雁忽而悠扬起伏,在蓝天上翱翔,忽而飞舞环旋、凌空展翅,与暴风雨搏斗。

  “大雁展开银灰色的翅膀,眼望着前方,冲破黑暗,冲破暴风雨,飞向光明、飞向太阳……”正是这只飞翔的“雁”轰动了国际舞台。1982年,当已年过五旬的贾作光率领中国舞蹈家考察小组来到美国杰克逊城,参加国际芭蕾舞比赛时,他再次应邀展开双翅,飞翔在舞台之上。而此时台下,许多舞蹈界的泰斗都惊呆了,他们万万没想到,这只从东方飞来的大雁,竟能和著名的《天鹅之死》相媲美。

  回归

  “文革”期间,贾作光曾一度被扣上各种莫须有的罪名,饱受精神上与肉体上的摧残。“四人帮”倒台之后,他又重新焕发出了新的艺术青春。

  贾作光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以惊人的毅力创编了《彩虹》。他忘不了,在那个黑白颠倒的年代,他要跳一支《牧民见到毛主席》,也会被一些人指三说四:“演样板戏也只能演坏人。”他苦闷,他悲伤,天天借酒浇愁。

  然而,当贾作光一旦来到舞台上,他就会忘记周围的一切,沉浸在歌与舞的意境当中;现在,他要把这道天上的“彩虹”摘下来,献给党、献给内蒙古人民。

  1977年,贾作光调到北京,先后担任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文化部艺术局专员,同时还担任《中国革命之歌》舞蹈编导组组长、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舞蹈分支委员、少数民族舞蹈部分主编等职。

  贾作光人老,却不服老。他热情饱满地在祖国各地巡回讲学,出国访问。在朝鲜,他受到金日成的接见、赞扬、授奖;在苏联,他和当年那些舞蹈大师们重叙旧谊、共讨舞蹈艺术;在美国,他掀动了华侨们的爱国之心。

  62岁的贾作光,率领着中国舞蹈家慰问团,登上老山前线,在战壕里为战士们演出。当战士们看到一位已年过六旬的老舞者,不辞辛苦地为他们翩翩起舞时,激动不已。

  贾作光说得好:“战士们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奋勇杀敌,保卫国家,我作为一个老文艺工作者,为他们跳几个舞又算什么?只要我还活着,我的胳膊腿还能动,就要为人民跳下去!”

  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贾作光的自白。

  开掘

  不久前热映的《芳华》,影片中的舞蹈《草原女民兵》引人瞩目。而这段舞蹈正是在战友歌舞团毛玉琦、孙加保、段传莲、李金祥编导的女子群舞《塞上花》的基础上,最终成型的。

  更值得回味的是,在《草原女民兵》中,马在雨中奔行的动作同贾作光的《牧马舞》《马刀舞》有异曲同工之妙。

  据了解,《草原女民兵》创作团队为完成这次任务,曾前往内蒙古锡林郭勒牧区深入生活,寻找创作灵感,在那里生活了一个多月。随后,团队和负责音乐创作的王竹林、吕韧敏等人前往呼和浩特,观摩学习蒙古族舞蹈,搜集素材。正是在此基础上,舞蹈《草原女民兵》才最终问世。

  作为我国现代民族民间舞的奠基人和创始人,著名舞蹈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贾作光的舞蹈影响了几代人,自然也包括《草原女民兵》的创作团队。

  而内蒙古的舞蹈形态,就是由当年在这沙里“淘金”的贾作光历练而成的。除了《马刀舞》《牧马舞》,还有《鄂尔多斯》《盅碗舞》《挤奶员舞》等,这些极具内蒙古民族风情的舞蹈,既刚劲有力又深情优美,舞蹈中的动态及造型洋溢着“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动人气息。

  贾作光的舞蹈时代性和民族性鲜明,他作为内蒙古民族舞蹈艺术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一直被视为与蒙古族马头琴大师色拉西和歌王哈扎布同等地位和声誉的一代宗师,被誉为“东方舞神”。

  蒙古族舞蹈表演艺术家斯琴塔日哈曾称赞贾作光,是第一个“学习和挖掘蒙古传统民间舞蹈之后,加以提炼升华为舞台艺术”的人,是第一个“用舞蹈艺术塑造了普通牧民完美的艺术形象”的人,是第一个“用舞蹈形式展现蒙古人机智、勇敢、刚毅矫健的精神气质和美的心灵”的人。

  贾作光的舞蹈不仅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也培育和影响了几代蒙古族舞蹈艺术的传人和观众。他的舞蹈忠实于民族的审美心理,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时代印记和创新自觉。他的舞蹈表演和舞蹈创作不仅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民族舞蹈对时代、对生活的关注,同时也记录了民族舞蹈发展的光辉历程。

  魅力

  回首舞台的灯光岁月,追随贾作光的舞步,我们不难寻觅到他那独舞蹁跹的节奏。1947年,贾作光自己编排了独舞《牧马舞》,通过对蒙古草原牧马人的生动描述,进而探寻蒙古民族的生活状态,展现蒙古族人民勇敢、坚忍的性格特征,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色彩。

  《牧马舞》以游牧民族的生活为依据,把粗犷彪悍豪放的牧人性格酣畅淋漓地表现出来,给人以视觉美的享受。在表演上,这支舞蹈既重视形态表现,又强调神态张扬。贾作光认为“有形无神则无魂,有魂无形则无味,必须做到形神兼备”,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体现民族精神,只有立足于对人物内心情感的深入开掘,才能体现蒙古民族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在舞蹈语汇上,贾作光把“马”在走、跑、跳时的典型动作和节奏,作为舞蹈表现的主动机,把牧马人上马、勒马、牵马、拴马、追马、套马、放马的全过程,加以渲染和放大。

  在舞蹈动作上,贾作光创造了“勒马翻身”和“单腿快步套马奔驰”等技巧,成为蒙古族“马”舞表演的技术技巧和蒙古舞教材中沿用至今的一种程式。这支舞蹈标志着蒙古族新舞蹈艺术的开始,也成为蒙古族男性舞蹈中,最具有代表性和独具魅力的舞蹈样式之一。

  1994年,《牧马舞》在“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评比中获经典作品金像奖。

  贾作光的舞蹈创作非常擅长寄景借物抒情,从而达到“托物言志”的艺术效果。这在他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创作的大量舞蹈作品中,都有生动的反映,如《牧马舞》《鸿雁高飞》《彩虹》《万马奔腾》《海浪》《蓝天的诗》《雁舞》等。

  贾作光的另一部作品《蒙古舞》,首演于1949年。表演者是斯琴塔日哈和乌云。这支舞蹈是内蒙古早期舞蹈创作中较有特色的作品。它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且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表现形式。

  1949年,《蒙古舞》跟随中国青年文工团,赴匈牙利布达佩斯参加第二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访问演出,并获得广泛好评,成为后来出访交流的保留舞目。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蒙古舞蹈的发展和振兴,作为中国新舞蹈艺术的代表人物,吴晓邦不辞艰辛,率先来到内蒙古播下新舞蹈的种子。而贾作光承前启后,对蒙古族舞蹈不断进行探索和开拓,至今情未了。其间,一大批不俗的舞剧和舞蹈作品问世,涌现出了蒙古舞剧《达那巴拉》《英雄格斯尔汉》《东归的大雁》《呼伦与贝尔》《蒙古源流》《草原升起不落的太阳》等。

  辉煌

  “文革”结束后,内蒙古的文化艺术得到了恢复和复苏,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鄂温克女子群舞《彩虹》作为“思想解放的第一声呼应”,让蒙古族舞蹈迎来了姹紫嫣红、百花盛开的第二个春天。

  《森吉德玛》(后改编成舞剧)《捣茶舞》《任重道远》《达力根拜尔》《珠拉舞》《翔》《爱的奉献》《牧人浪漫曲》《勒勒车情趣》《生命的摇篮》《族魂》《炒米飘香》等舞蹈成为这一辉煌时期代表性之作,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并在国内不同层级的舞蹈比赛中屡获大奖。这一切,都同贾作光的辛勤耕耘分不开。

1 2 3 共3页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时代楷模

  • 热点人物

    中国职工讲故事之四十八·铁二代讲述星空下...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成绩不佳依旧坚守 林丹:发挥余热还是后继无人?

    2018年世界羽联巡回赛香港公开赛此间正式打响,老将林丹首轮再次遭遇头号种子桃田贤斗,一番苦战过后,林丹1:2不敌日本一哥惨遭淘汰。至此“超级丹”以九次一轮游和一次新西兰公开赛冠军结束了本赛季巡回赛的征程。

  • 杨丽萍:美源于精神的自律

    《孔雀之冬》是从杨丽萍舞剧《孔雀》的“春、夏、秋、冬”四幕中,单取“冬”篇章改编而成的舞剧作品。演出前一天,杨丽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孔雀之冬》是为我自己量身打造的,与《孔雀》的多彩绚丽动感相比,以白色为主色调的《孔雀之冬》是简洁静谧的。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台湾“老顽童”的巧克力“梦工厂”

    65岁的刘树童来自台湾高雄,是常州一家巧克力手工坊的技术总监。虽然头发已经花白,却对巧克力这种似乎专属年轻人的“浪漫食品”痴迷不已。谈起巧克力的历史、制作、文化,老刘总是精神焕发,滔滔不绝。

  • 秘鲁中餐厅老板陈金伦:做生意靠的是“诚信”

    据秘鲁《公言报》报道,在秘鲁,华乐酒家可以说人人皆知,屡屡斩获美食大奖,位列世界专业旅游网页推介的秘鲁最佳中餐馆之一,而且是秘鲁人和当地华人都认可的中餐馆,这在秘鲁的几千家中餐馆里屈指可数。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