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周好璐:愿得昆曲芳满地 何辞荷锄做园丁(图)

2018-11-24 09:35:23

  周好璐正式收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专业学生向玲熙、马晶晶为徒。

  周好璐在国家大剧院经典艺术讲座。

  与父母合影。

  她出生于百年昆曲世家,7岁在母亲的指引下,看着曲谱,弹着钢琴,学唱《牡丹亭》里的《游园》;在27岁时,她出版戏剧工具书《圆音正考注说》,成为戏曲工具书编撰最年轻的文化艺术才俊;她是戏曲界第一位青衣硕士,本是京剧程派青衣的她,又回归昆曲,成为北方昆曲剧院的担纲演员;她领衔主演的昆曲《牡丹亭》,获得业内外的高度评价;她曾任北昆学员班教研室主任一职,为剧院培养了61名接班人;她通过讲座、直播、个人公众号、抖音等多种方式传播昆曲,受益人次达上百万;她曾入选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荣获“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中华戏曲魂爱心公益大使”奖;她还是北京电视台的“戏曲文化传播大使”;她就是北方昆曲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周好璐……

  出生于昆曲世家,7岁就学《游园》

  “昆曲是我的胎教,更是融入我血液里的存在。从我记事开始,我似乎一学就会唱,一唱就停不下来。那种唱昆曲时内心的愉悦大概也是遗传基因里带来的。昆曲是我生命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周好璐笑着对记者说。

  今年38岁的周好璐出生在百年昆曲世家,爷爷奶奶唱昆曲,爸爸妈妈也唱昆曲,在这样的昆曲氛围熏陶下,周好璐自然对昆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祖父周传瑛先生,曾以演出《十五贯》闻名于世,深为周总理赞誉;她父亲周世琮,是著名导演,现为江苏省昆剧院副院长;她母亲朱雅,是江苏省京剧院“荀派”名演员。

  昆曲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百戏之祖”。昆曲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

  周好璐从小学钢琴,在7岁的时候,她一边弹琴一边学唱《牡丹亭》,她能活灵活现模仿杜丽娘慵懒的情态。放寒假回到杭州,她在爷爷的病床前汇报演唱《游园》中的“步步娇”一段,开唱前有一句念白:“好天气呀!”爷爷微笑着说:“囡囡,是好天气也。”

  就在那一年,周好璐代表爷爷参加一个传字辈聚会的茶话会,一上舞台,刚刚7岁的她,一点不怯场,唱《游园》里的“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除了唱昆曲,她还即兴自编了一段新疆舞,惹得台下传字辈老先生们哈哈大笑,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也许从那时候起,周好璐就开始知道自己是天然属于舞台的。

  家里都是昆曲的氛围,但父母对她一向是开明放任的态度,从未要求她要把昆曲唱得如何如何好,但是她一开口唱,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就夸她,很多时候,家里的客厅都是排练场,爸爸妈妈常常争论应该怎样唱,怎么演,等他们争论出结果,周好璐再按照他们的指导演唱或表演。这种宽松的氛围让周好璐在心里慢慢对昆曲有了一种发自内心的爱,这种爱推着她,在演唱昆曲的路上越走越稳健。

  11岁,周好璐考入江苏省戏剧学院,开始京剧昆曲并轨学习,那时候她的“奶师”是徐小涛,她学着唱梅派“京剧”的《四郎探母》《断桥》《打渔杀家》。16岁中专毕业,她来到江苏省京剧院工作,那时候又开始跟着钟荣学“程派”京剧,像《三击掌》《武家坡》《法场》《祭塔》等。程派京剧的唱、念功力很深厚,日后周好璐将这样一种深厚的唱、念功底带入昆曲,让她将昆曲演绎得越发生动感人、充满张力和爆发力。

  17岁时周好璐已经在《三击掌》里唱主角,但是,为了有更深的造诣,19岁,她考入中国戏剧学院,跟随着陈琪教授学习,她这朵“南花”,经过京城这片肥沃“北土”的滋养后,开得更加灿烂丰饶。

1 2 共2页

来源:中工网——《劳动午报》
编辑:尹文卓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时代楷模

  • 热点人物

    中国职工讲故事之五十·90后焊工做沙漠中...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80后”羊倌的“创业梦”

    天蒙蒙亮,莫新城就叫上妻子往羊圈跑。这里每天有260只奶山羊等他们饲养,400斤鲜奶等待挤出。从七年前返乡创业时的激情洋溢,到四年前血本无归时的咬牙坚持,如今,莫新城打破了当地“不喝羊奶”的习惯,成为远近闻名的“创业达人”。而这位住在山窝窝中的“80后”羊倌说得最多的,就是感谢家人的支持和政府的引导。

  • 施伟斌:不仅是公路“名医” 更是公路“明医”

    “出名,并不等于明白事理,我们追求的是‘明’医,而不是‘名’医,如果你是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明’医,必定会有病人找上门。”采访刚开始,他的第一句话就深深吸引了记者。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