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6日电 题:“咏叹真善美,是歌剧的永恒主题”——访著名指挥家张国勇
新华社记者廖翊
“身受檀香刑我嗅到了檀木的幽香,舍得我一死唤醒众乡党。孙丙我演戏三十载,只有今日最辉煌……”染血的檀香木橛围就的行刑台上,主人公最后一段带着浓烈“茂腔”的慷慨咏唱,把戏剧推向高潮。
12月4日、5日,山东艺术学院创演的歌剧《檀香刑》在中国国家大剧院上演,观众反响强烈。这台根据莫言同名小说改编的歌剧,以清末外国殖民者侵略山东半岛引发民众抗击外敌暴行的事件为背景,讲述了抗敌斗争领导者、民间艺人孙丙最终被施以“檀香刑”的国恨家仇故事。
“我判断一部歌剧的优劣,除了主题外,就是它是否做到艺术性、技巧性、可听性的完美结合。”这部歌剧的执棒者、著名指挥家张国勇对记者说。
他认为,歌剧《檀香刑》表现了中国人民感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这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原著,本身戏剧张力非常大。改编切入点很好,摒弃了原著中有关古代刑法的血腥和残酷,更多地把笔墨放在爱国主义和亲情、爱情上,具有很强感染力。”
对于这部歌剧的音乐、歌词创作,张国勇表现出很大认同。
“《檀香刑》音乐的最大特点,就是可听性强。作曲家李云涛就是山东高密人,是莫言的老乡。他在音乐创作中同时运用了山东当地的琴书,还有‘茂腔’的旋律等。比如,每一幕开头让一位山东琴书的说书人做旁白,把戏串联起来;在交代剧情的同时,展现了山东琴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同时,全剧歌词水平很高,音乐性、文学性、韵味儿都非常好。”
张国勇是在国家大剧院排练《檀香刑》的间隙接受记者采访的。这两年,在国家大剧院,他指挥了《骆驼祥子》《洪湖赤卫队》《兰花花》《金沙江畔》《檀香刑》等多部民族歌剧,是国内指挥民族歌剧最多的指挥家之一。
谈及近年来中国民族原创歌剧的兴盛,张国勇说,这是民族文化走向自觉、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强烈信号。
“要成为文化强国,最重要的是自身的文化要让世界认可和接受。歌剧被称作艺术皇冠上的明珠,集中了文学、戏剧、舞美、美术、音乐、表演等各种艺术形式,表现力极其丰富,是全世界接受的‘通码’艺术形式。如何借鉴这样一个平台讲述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需要中国艺术家思考和努力。”
张国勇欣慰表示,这些年,中国艺术家在歌剧艺术创作上有了很大突破。
“比如,作曲家郭文景创作的歌剧《骆驼祥子》,就具有很高的技术和艺术含量。而且,很具中国特色,很多旋律源自北京民间,生活气息浓厚,具有很强的可听性。出国巡演时,效果非常好,让人振奋。”
张国勇认为,与《骆驼祥子》相比,歌剧《檀香刑》民间风格更加浓烈,表达更加纯朴。“两部歌剧最大的共同点,都是真性情,都很用心,这个非常重要。艺术唯有真才有美!”
“中国古往今来无数英雄故事、重大历史,为当代中国艺术家歌剧创作提供了无比丰富的题材。”张国勇说,“真善美,是人类的共同向往;咏叹真善美,是歌剧的永恒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