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张欣:不墨守成规,创新从无终点

劳动报记者 徐巍
2019-03-04 07:53:06

  根据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当地的特点,张欣在一个污水处理厂里首次设计了多套可切换的污水处理模式,为当地节省了开支,也为中国公司赢得了声誉。

  2000年,上海的闵行等一批中心城区的老污水处理厂需要升级改造。当时有个普遍的作法,就是为了消毒杀灭污水中的病菌,会往里面添加氯气,不过由此,会产生有害的副产物。  当时,张欣带领他的团队提出了用紫外线消毒的方案。不过要知道,紫外线消毒以往只用在自来水的净化中,对于污水的治理,紫外线消毒虽然效果好,但会增加数倍的成本。

  在设计领域,对于一个设计师而言,要么谨遵业主的要求、预算,循规蹈矩;如果要想创新,必须有强大的技术支撑、责任心和说服力。为此,张欣不知道熬过了多少个不眠夜,搜国外文献、建模型、做实验比照结果,终于说服业主采用了全新的紫外线消毒工艺。

  如今,这一技术已经在全行业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上世纪90年代,上海要对中心城区十一座老污水处理厂技术改造,“改造项目就像是量体裁衣,比新项目更复杂。”张欣说,“当时干劲特别足,难度大,恰好对自己也是个挑战。”为了全面掌握污水厂的详细构造和设备设施情况,张欣经常跑到厂里去和技术主管、工人沟通,寻找瓶颈和问题症结,然后针对老厂的特点,梳理出最简单实用的方法进行改造。

  今年年底,上海乃至全球最大的污水处理厂———白龙港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工程就将完工。

  面对这一服务上海三分之一人口的超级工程,张欣并没有求稳的心理,依然孜孜不倦地创新求变。

  “以往污水处理厂每一道工艺,就需要一套设备和处理池,不仅占地大,而且技术升级难度大。在白龙港,我们运用了集约化的设计,把整个厂用模块化来布置建设。”张欣说。形象点说,现在白龙港的每一个模块就是一个具有30-40万吨污水处理能力的污水处理厂,这样的好处在于不会因为某个环节的故障,而影响全部的污水处理工艺;同时,将来一旦需要扩建,只需要像搭建积木一样、把新的模块拼接上去即可。

  谈起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张欣的脸上能够露出最欣慰的笑容。“在上海这样一个土地资源紧缺的特大城市,能够因为我们的创新而节约将近20%的占地面积。”张欣还告诉记者,原来在空中俯瞰,白龙港的排水口会形成一个2平方公里的排污带,提标改造后,排污带再也看不到了。

  十几年来,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历经多次扩建,均由张欣负责。目前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承担上海全市三分之一的污水处理任务,项目建成投运后超额完成了全市的COD减排任务。但张欣从来都说,这么重大的项目,我一个人是肯定做不到的。

  “无论建成的项目是‘上海第一’还是‘全球第一’,这些成就都是集体的功劳。”张欣总是格外谦逊,“市政总院一直是块金字招牌,我进院的时候,是遇上了好机遇。”作为全国最早建有污水处理厂的城市,上海在1995年开始改造一批污水处理厂。在全国排水行业中响当当的市政总院当仁不让地承接了改造项目,张欣就在这时得到了重用。

  “当年我学到了很多老同志的设计思路和理念,以及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这是市政院给我的最大财富。市政院在全国市场上还有很多优秀的项目,给了我不少锻炼的机会。”张欣感慨,“我希望通过我们这代人的努力,能够让市政总院在全国范围内,始终保持领先的地位,我们的技术,在全国的行业里还能起到引领的作用。让我们这个团队始终保持最强大的战斗力。”

  总结

  回顾张欣的经历,记者总结了这么几条成功的经验。

  拥有一个信任你、给你提供机会的环境。上世纪90年代从开拓南方市场开始,院里就给与了充分的信任和机会,随着祖国经济的发展,市政院设计的项目遍布全国,张欣在这个平台上经过各类项目的锤炼,得到了很大发展空间。

  一个人的学识并不能只依靠坐在书桌前看书。张欣作为一个设计师,却乐于下基层、下工地,亲身体验工程的每一个环节,从而成为一个接地气的设计师。

  一些创意性的工作,不能局限于专业,需要从方方面面获取灵感。张欣说,在建设白龙港污水厂这个超大型工程的时候,几乎没有可借鉴可参照的经验,往往需要通过跨界跨行业和创新思维才能解决,甚至在部分设计上还借鉴了周易的理念。只有不拘泥现状、不断创新、勇于接受挑战才能使作品具有生命力和灵气,才能站在世界的前沿,引领行业的进步发展。

1 2 共2页

来源:劳动报
编辑:尹文卓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陈建军:“铁人式”献身油田的好干部

  • 热点人物

    中国农大扎根曲周 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 热点人物

    张富清:英雄无言 坚守初心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东方神鹿”王军霞23年再回“福地”最好状态迎新征程

    1996年,王军霞在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为中国斩获首枚长跑奥运金牌,并身披国旗绕场轻跑,圈粉无数。6月30日,王军霞到达青海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甫一出场,便获热烈掌声。她挥手致意,笑容灿烂。

  • 穿过“罗生门”重新认识黑泽明

    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九久读书人共同出版的这本《黑泽明的罗生门》或许可以成为观影之余的一种补充。书中,作者安德利尔教授细致而严谨地诠释了黑泽明电影中“毁灭”“重生”和“英雄”的主题,引领读者走进黑泽明电影体系最隐秘的精神核心。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