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钱世锦,原上海大剧院艺术总监、上海戏剧学院客座教授。
钱世锦是国内首次引进西方经典音乐剧的推动者,2002年曾率先将音乐剧《悲惨世界》引入中国,随后又引进了《猫》《歌剧魅影》《狮子王》等多部经典音乐剧。近日,“声影的梦境”云南音乐剧论坛在昆明举办,钱世锦接受新华网采访,畅谈了音乐剧的特点、本质和魅力。
精彩观点:“音乐剧是非常接地气的‘普罗艺术’。”
新华网:请您介绍一下音乐剧的特点和魅力。
钱世锦:音乐剧差不多是和电影同期诞生的,有100年左右的历史。与歌剧对比来看,歌剧是文艺复兴时期诞生的一门艺术,节奏相对比较慢;但音乐剧是工业社会的产物,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审美情趣也发生了变化,在艺术欣赏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音乐剧和电影就在这个时候产生了。
我是上海音乐学院毕业的,但当时接受的是古典音乐教育,也就是歌剧一类,学生时代对音乐剧是不了解的。第一次看音乐剧还是80年代在美国看的,当时我就觉得这种艺术形式和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审美情趣是非常吻合的,是非常接地气的,就觉得应该把它引进到中国来。上海大剧院从2001年开始,持续引进了一些经典音乐剧,当时之所以做这个工作,是希望中国观众能够看到音乐剧、了解音乐剧。
我觉得音乐剧最大的魅力,就是它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艺术品种,歌剧相对来讲是比较小众化的、贵族化的,但是音乐剧是一个大众化的艺术,大家都能够接受、大家都能够看,像电影一样,是一门“普罗艺术”。
精彩观点:“音乐剧的本质是讲故事!”
新华网:国内音乐剧发展现状如何?哪些方面还有待加强?
钱世锦:我们国家产生和制作了很多音乐剧,据不完全统计,应该有100多部了。我认为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对音乐剧的本质还没有吃透、没有学透。
音乐剧的本质是什么呢?其实就是讲故事。我曾经跟音乐剧《猫》《歌剧魅影》的创作者韦伯探讨过这个问题,他连说了3个“story”。音乐剧其实就是讲故事,而不是说歌好听、舞好看就够了,歌、舞都应该附属在故事叙述的过程当中,才能够感动人。传统的、经典的音乐剧为什么感动人,就是因为它有很动人的故事。事实上,很多经典的音乐剧都是根据名著改编的,比如音乐剧《狮子王》是根据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改编的、音乐剧《西贡小姐》是根据歌剧《蝴蝶夫人》改编的,都是有很雄厚的、坚实的文学基础的,那么它改编成音乐剧以后,就会很吸引人。
精彩观点:“音乐剧市场的培育,是需要花时间、花力气的。”
新华网:今年8月底原版音乐剧《猫》将登陆昆明,您对云南音乐剧市场有什么期待?
钱世锦:音乐剧《猫》诞生于1981年,38年之后来到了云南,我觉得这个头开的很好,引进方云南新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也是很有魄力的,愿意做这个,愿意第一个“吃螃蟹”。
当然,以后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为音乐剧市场是需要不断培育的,我们当初在上海培育音乐剧市场,也是不惜工本、花了很大力气的,你需要一步一步把人吸引到剧场里来,告诉大家音乐剧是怎么一回事。我觉得这个路还很长,但是头开的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