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中央民族乐团阮琴制作和演奏师冯满天:靠心调制好音色

2019-04-10 07:47:30

  制作面板,冯满天心思缜密,严丝合缝地将其和侧板胶合;设计琴孔,他从石子入水获得灵感,琴侧开孔,余音绕梁;拉制琴弦,他独辟蹊径,通过材质和工艺改良避免杂音。

  不急不躁地晾晒木头,一丝不苟地打磨,全神贯注地组装阮琴,一块块木料在冯满天手中,被打磨、组装,直至形成黄金比例,成为一把音色上等的阮琴。随着冯满天(见图,资料照片)屏气凝神地将弦装在琴上,手中的阮琴也仿佛被赋予了生命……

  作为中央民族乐团著名中阮演奏家,冯满天不仅精于弹阮,还擅长制阮。阮琴是中国唯一的有品乐器,在秦朝叫“弦鼗”,在汉代叫“秦琵琶”,唐代叫“阮咸”,宋朝叫“月琴”。外国人则叫它“月亮吉他”。

  阮琴的制作需要经过晾、晒、琴杆制作、琴身制作等多个工序。在冯满天制作阮琴的工作室里,晾晒着好多木头。他说,上等的阮琴,仅晾晒木头就得七八年,制作得花10多年时间。

  材料的选择、木头的干燥度、黏合的紧密度,对制作阮琴来说都至关重要。只见冯满天一点点地将多块弧形的木头黏合,拼成阮琴的侧板……为了保证阮琴的质量,黏好后还需一定的时间让它自然稳定。

  面板是阮琴的重要组成部分,圆形的面板在他手中,严丝合缝地和侧板胶合……制作一把阮琴,可不能心急:面板、琴杆都需要进行自然干燥,以达到最好的共鸣效果。

  与一般的阮琴不同,冯满天的阮琴,面板上看不到琴孔。他说,新中国成立后,乐器制作者参照日本正仓院收藏的唐代阮咸黑白照片制作了现代阮琴,却把琴板上的花纹误认为是镂空,以至于从那时开始制作的阮琴,都在琴板上留有两个音孔。

  “镂空音孔把古阮的音色和音量都限制了。其实,真正的中国古乐器,包括琵琶、古筝、瑟等,从来不在琴板上开口。”冯满天说,他从石子入水的瞬间找到了灵感,改在琴侧开小孔,使阮琴的声音强劲有力,余音绕梁,因此获得了侧板双音孔国家专利。

  “四分做琴,六分做弦”。一般中阮琴弦采用的是平卷弦工艺,但金属弦和钢品摩擦时会有杂音,尤其是在演奏推、拉、揉、颤等手法时会出现明显杂音。冯满天做弦时采用耐磨、不易断弦的尼龙钢品,通过材质和工艺的改良避免了杂音。

  在冯满天看来,制作阮琴最难的是把握比例,木材搭配、密度、分量、材质,都关乎一把琴的好坏。虽说冯满天的阮琴保持着多项专利,但他还在不断精益求精。他6岁学琴,15岁考进中央民族乐团。刚开始,他只将阮琴看作一种普通乐器。直到父亲寄来一首白居易的《和令狐仆射小饮听阮咸》,“掩抑复凄清,非琴不是筝”……他一下子就被这句诗震惊了!原来,阮琴集古琴的深沉内敛和古筝的明亮华丽,既是琴也是筝。做琴的师傅大都不懂弹琴,而很多弹琴的人又不会做琴,冯满天毅然动手做琴。经过17年,试错47把,冯满天终于找回了那个让他魂牵梦萦的声音……

  在制琴过程中,冯满天还发现了一个秘密:阮琴的所有构件组合均为黄金比例。“这是祖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他为前人的发明惊叹不已。在制琴过程中,他感受到了古人的思维和态度——乐由心生。冯满天说,我们的视野应放在全世界的大背景来探索艺术之美。向内寻找,不会忘本;向外探寻,用世界的语言诉说音乐蕴藏的文明。

  4月底,冯满天的首次全国巡演即将拉开帷幕……他希望通过巡演展现中国音乐的价值观,让更多年轻人、让全世界了解中国的民族音乐,触摸中国人的内心。巡演宣传语的主题为“不靠谱”,吸引了不少人的兴趣。

  “不靠谱,靠什么?”冯满天笑了笑答:“靠心。”

  本报记者  王珏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山火无情 英雄不朽

  • 热点人物

    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

  • 热点人物

    时代楷模

  • 热点人物

    全国劳模吴吉林:用创新奉献企业,把光明留...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杨兴勇:拿起锄头是农民 放下锄头是演员

    点点星光下,48岁的农民杨兴勇再次站到了舞台中央,用自己嘹亮的嗓音为观众奉上一曲民歌《川江号子》。在重庆武隆大型山水实景剧《印象武隆》的舞台上,杨兴勇已经演出了2000余场,让上千万观众感受到《川江号子》中纤夫们在悬崖绝壁间为战胜险滩恶水的艰辛和不屈。

  • 儿女双全!江宏杰宣布福原爱生子喜讯

    据《朝日新闻》网站报道,去年10月退役的日本著名乒乓球运动员福原爱的丈夫江宏杰8日上午在“脸书”(facebook)上报喜称,福原爱于4月3日顺利产下一子,母子平安。在其发文的配图中,江宏杰、福原爱和他们一岁半的女儿各伸出一只手,与新生儿的小脚丫一起拍照留念。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曲道奎: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

    他摘下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是中国最大机器人“王国”的掌舵者。他是科学家,是企业家,更是追梦人。他坚信,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他笃定,以祖国的名义拼搏,星空中有更璀璨的未来。他,就是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裁曲道奎。

  • 80后留守儿童变身记:不当“码农”当“鹅农”

    汽车穿过村庄和田野,柏瑞灰鹅养殖基地位于兴国县隆坪乡龙下村油槽组一处山坳里的。25年前,11岁的江西兴国男孩吴永柏在懵懂中成了家乡第一代留守儿童。而今,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他放弃了打拼10年的深圳IT行业,回到家乡,变成了一个“鹅农”。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