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翻译家郝运先生于2019年6月10日下午在仁济医院西院逝世,享年94岁。
郝运,原名郝连栋,法国文学翻译家。1925年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河北省大成县(现为天津市静海区)。民进会员,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作家协会、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
郝运青少年时代在国难当头、战乱频仍中度过,先后在南京、重庆、昆明求学。1946年毕业于昆明中法大学法国文学系,1947年任职于南京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红十字月刊》。
新中国成立后,分别在平明出版社、上海新文艺出版社任编辑,1958年春因肺病复发,向出版社提请辞职获准,病愈后专职从事法国文学翻译,翻译生涯达七十年。译出《红与黑》《巴马修道院》《黑郁金香》《都德小说选》及合译《三个火枪手》《莫泊桑中短篇小说全集》等六十多种法国文学名著。2002年获上海翻译家协会颁发的“中国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2015年获中国翻译协会授予的“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2016年获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领导小组颁发的 “2015年度上海文艺家荣誉奖”。
郝运翻译过司汤达、莫泊桑、大仲马、都德等法国作家的六十多部作品,他曾经总结道,司汤达的文章风格朴实、明晰、严谨,长于心理分析,文笔冷静,语言不多装饰,不追求美艳造作的文风,却又令读者时时会随之感动、共鸣;莫泊桑的小说大都以日常生活为背景,平淡却精准得像实际生活一样,没有人工的编排与臆造的戏剧性,不以惊心动魄的开端或令人拍案叫奇的收煞取胜,而是以真实自然的叙述与描写吸引人。
他认为,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个性,翻译也该是如此,关键是要深入到原著者的内心,跟着他们塑造的人物不断转变自身角色,就像演员一上台就得将自己的个性融入到戏中的人物角色性格,而导演则要把握整部戏的各种人物性格。他说,翻译好一部书,译者既是“演员”,又是“导演”,将自己的情感、个性“移植”,尽可能不走样、原汁原味地呈现给读者。
作者:路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