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画家罗寒
罗寒的彩色沙画作品。
一粒渺小的沙子,一捧不起眼的的黄土,却能在艺术家的手中变幻出山川河流、星辰大海,在纯白的画板上绽放出花花世界的一草一木。也许,这就是沙画的魅力。
沙画,一项奇妙而独特的艺术形式。其起源于何时何地,至今众说纷纶,没有明确的界定。但是谈起动态沙画在中国当代的发展,业界较认可的说法是:在2008年前后,国内涌起了沙画研究与设计热潮,不少人在那时选择走向这个神秘未知的领域。如今,10年过去了,当年那批中国最早从事沙画艺术的沙画家,能真正坚持到当下的寥寥无几。当然,出生于成都的“85后”罗寒是其中之一。
10年前,刚走出大学校园的罗寒在偶然之中遇见沙画。到现在,她不仅是中国最早从事沙画艺术创作与研究的沙画表演艺术家之一,也是中国彩色沙画创始人。她以手为笔、沙画为墨,创造性地将中国水墨画与沙画艺术相结合,用微小的沙粒勾勒出独特的艺术世界。
走出校门
成为首批学习沙画的人
作为国内极具影响力的沙画艺术家,罗寒的行程总是忙碌而紧张,常常往返于全国各地。对她的采访是在周末的午后,偶得闲暇的她,正在阳光照耀的窗台下细细翻看一本极厚的欧洲油画册。她的沙画工作室不算宽敞,但却挤下了两个大大的书架,上面除了摆满装有各色沙粒的储存盒,其余就是一本本砖头般厚重的画册。
作为一名自幼学习中国画、大学又毕业于艺术设计的沙画艺术家,罗寒身上总有一种画家的气质。在谈到沙画艺术发展的历史和未来走向时,她又带了些“学院派”的深思与考究。在沙画行业浸淫10年有余,她已将沙画的发展与创新,视作了肩上的一份责任。
“国内第一个画动态沙画的,是一位叫高赞民的老师。早在2004年,高老师参加央视少儿频道录制时就创作了沙画《成长》,这是国内第一个沙画作品。”可惜的是,当时互联网远不像现在发达,所以高赞民的沙画作品,并没有引起大众关注。直到2008年,高赞民再次以“奥运”为主题创作出沙画作品,并在同年成立了沙画艺术中心,才在国内掀起了第一个沙画学习热潮。
2008年,罗寒走出了大学校门。也是在这一年,她与沙画结缘。刚开始接触沙画时,罗寒去建材市场买了白色塑料板,又去工地找来沙子,用家里的桌子支起塑料板,在下面放上台灯,懵懵懂懂地画出了自己的第一幅沙画作品——万里长城。“当时国内第一批画沙画的,听说过的加起来也就10个人左右。其实沙画的发展,也就是从2008年到现在这10余年。”
这10余年,成为了当代沙画艺术在中国的全部历史。而罗寒,成为了这段时光的见证者与参与者。
以沙为墨
给沙画的世界加点颜色
当一位青年人选择从事一项小众职业时,身边或多或少有不理解的眼光。但是沙画似乎例外,这项艺术从诞生到流行,迎来的都是惊讶与好奇的眼光。“不说作品好坏,别人觉得你能画出个东西来就很神奇了。”
不得不说,沙画艺术有着极好的机遇,从诞生之初就被大众喜闻乐见。罗寒也把自己一部分的成功归功于沙画的发展机遇,在人们宽容的眼光中,她才能从易到难慢慢成长。
当然,如若只依托于机遇,罗寒也不能取得当下在沙画界中的地位。作为不容易满足的人,单一的色彩已难以诠释她心中的沙画世界。她开始尝试用彩沙作画,并将中国画的精粹与沙画相结合,首次提出了“中国彩色沙画”的概念。
见过沙画的观众都知道,一件完整的沙画作品是动态的,由数幅沙画前后连接组成。而不同画面之间的转场,其实是沙画中最难的部分。加上彩色沙画讲究配色,色彩的先后关系、深浅关系,对转场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不停地调整、设计,做创意转化,手稿画了扔、扔了又画,创作的过程很折磨人。”
2015年6月,罗寒第一部完整水墨沙画《彩云之南》诞生,之后又用水墨沙画的方式创作了《莲》,这也成为了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2017年初,罗寒受某品牌的邀请,创作出作品《沉香森林》,这幅作品不仅颠覆了国内对于彩色沙画的定义和用色手法,也是罗寒创作生涯中里程碑式的作品。“当时国内的彩沙创作,还停留在与真实世界同色的基础上。而那套沙画作品,我用了大面积的蓝色。作品发出来之后,沙画界也是比较轰动,大家意识到原来彩沙那么美。当然,它对我的创作也产生了影响和改变,让我敢于去用色。”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个人的存在渺如沙粒。而罗寒用沙子,在她的人生中构建出了一个完整而庞大的世界。更特别的是,她为这个世界带来了色彩,使得沙画艺术有了更为长足的发展。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李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