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拳赤子心,脚踏实地“追光者”-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拳拳赤子心,脚踏实地“追光者”

记上海市劳模、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马龙生教授

2019-07-30 13:49:05

  马龙生 华东师范大学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劳模,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荣誉博士。他长期从事光学频率精密控制的研究和应聘为国际频率控制会议(IFCS)节目委员会成员。

  曾应聘为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专家组成员、国际计量局高级研究员、中国计量科学院高级顾问、清华大学兼职教授和德国汉堡大学客座教授。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际拉比奖(IEEE-IFCS颁发)的获得者,是我国目前唯一获得拉比奖的科学家。2005年应邀参加了诺贝尔奖颁奖大会,他的主要成果被诺贝尔物理奖演讲报告引用和重点介绍。

  都说幸运是留给努力奋斗的人的,马龙生身体力行证明了这一点。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他从未停止过对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的研究。

  一颗感恩心:我们不会忘记国家的培养

  初见马龙生,穿着朴素,看上去特别和蔼可亲。采访中,他一直都在反复强调感恩国家的培养,感恩学校给予的机遇,感恩前辈的引路和同事的帮助:“在科学生活中能走到这一步,校长、教研室的前辈和同事、改革开放的作用都至关重要。并且,对于几乎每天都泡在实验室里面的自己,爱人的理解和支持也很重要。“

  在国家助学金和众人的帮助下,马龙生于1958年艰难地读完了高中,考入当时不收学费和饭费的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在物理系一直工作到现在。90年代,实验室创始人郑一善老先生与国际顶尖的学者——斯坦福大学物理系的肖洛教授建立了联系,因此,马龙生结识了其他两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

  当年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马龙生还参加了教育部第一批出国的考试,原本学俄语的他为了应试,在妻子的帮助下开始自学英语。教育部指派他去法国,但是校长认为去美国更有助于提高他的学术水平,于是亲自去和教育部沟通,帮助马龙生转到美国学习进修,这对他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机遇。在采访时他提及:“我们不会忘记国家对我们的培养,我们这一代人见证了国家的诞生,我们的发展也离不开国家的强大。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的经济还很困难,能拨出经费选排我们出国学习是很不容易的,学成后当然要回来。”

  一颗执着心:研制我国第一台“光梳”

  从80年代开始,马龙生的研究方向从传统的光谱转向激光光谱。问他是如何对光谱研究感兴趣并且如此执着热爱的,他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向,对科学技术、国家的进一步发展都很重要。”

  在马龙生的科研成果中有一项名为光学频率梳,简称为光梳,顾名思义就是一把测量光学频率的尺。光梳诞生于90年代末,是一项革命性的测量仪器,2000年后,马龙生在国内极力推动光梳的研制工作。一开始很多人不能理解这个项目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在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他与同事毕老师合作建成了我国第一台光梳。马龙生回忆:“当时,这个仪器在国际上刚研制出来,还没有一个国家将光梳搬出国门。我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先后将它搬到了设在欧洲的国际计量局和美国计量局。通过比较,被评价为当时世界最好的四台光梳之一”。

  在2005年诺贝尔奖颁奖大会上,马龙生夫妇应邀到场。获奖者在做演讲报告时,将马龙生小组的科研文章制成投影片做重点介绍,并指出这项比对研究是由马龙生等人完成的。此举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颗平常心:做实验可以忘掉很多琐碎的事

  采访的过程中,马龙生给我的印象是有些腼腆的,不喜欢过于夸张地去讲述自己的经历。只有陈述科研成果的时候,我能实实在在地在这位学者的眼光中看到热情和自信。

  每天面对复杂的数据和冗长的公式,物理科学研究工作肯定是枯燥无味的,遇到了各种困难或是得不出成果时会有挫折感,马龙生排解情绪的方式依旧还是做实验:“心情不好的时候也做实验,做实验可以忘掉很多琐碎的事情。最困难的时候挺一下,也许就要成功了”。

  现在,年近八旬的马龙生依旧在科研第一线努力奋斗着,盼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这个研究领域。他说:“我们的高铁、飞机、空间技术都离不开时间和距离的精密测量,激光做好后可以做非常精确的钟,目前是以微波来定义一秒有多长,不久的将来有可能用光波来定义一秒有多长。他相信这个目标终将会达成:“为了这件事情,科学家们已经为此准备了几十年,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已证明光钟与微波钟相比较有更高的精度,它在100亿年产生的误差可以小于一秒。钟精确以后不仅可以提高时间、距离和位置的测量精度,还能为精密测量物理提供新的技术路线。虽然是基础研究,但它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本版撰文/季纯子)

  师说

  搞科研要有“坐冷板凳”精神

  在教育学生时,马龙生通常都是身体力行来指引,他觉得说太多没用,实干才是硬道理。现在的学生对于科研结果的争执比较少,一部分是因为学生水平有限,另外是因为现在很多青年教师都因为行政工作忙碌,虽然有很多人帮忙,但因此反而少了很多时间在科研第一线。马龙生说:“鼓励学生因为科研与我争论,争论才能出成果。”不仅如此,直到现在他还在实验室干活。他认为,在科学上,作为老师,不亲自在实验室,对学生的教育也不好。另外,他也很支持每个科研项目的起点都从学生开始,这样,才可以走得更长远、更全面。

  马龙生带的学生不是很多,有一方面是因为这个领域学习的苦和难,对于女生来说更甚。平日,在和学生相处、交流的时候都是比较随和的,但是对于实验时的数据要求,马龙生是非常严格的,很多数据必须都要亲自核实和反复测量。他说:“在研究上,学生也不怕和我交流,主要出成果是很难的,有时做了一年都没做出数据,所以,只能劝劝他们,我们搞科研的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做出成果是很不容易的,往往在最困难的时候就会成功了。”

来源:劳动报
编辑:孙仕奇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陈建军:“铁人式”献身油田的好干部

  • 热点人物

    中国农大扎根曲周 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 热点人物

    张富清:英雄无言 坚守初心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奇迹!39岁侯英超再拿乒球全锦赛冠军

    一夜之间,年已39岁的前国手侯英超变成了“乒坛新网红”,他在乒乓球全国锦标赛中出人意料的表现,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他一路过关斩将,淘汰了包括现役主力国手梁靖崑在内的一干高手,时隔19年再夺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冠军。

  • 沙溢、胡可主演话剧《革命之路》将亮相国家大剧院

    话剧《革命之路》将于8月14至16日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并开启全国巡演。该剧改编自美国小说家理查德·耶茨的同名小说,由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姜涛执导,沙溢、胡可领衔主演。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许月:三十个孩子的妈妈

    “80后”许月,被称为“三十个孩子的妈妈”。这个外号的由来,还得从一个电话说起。许月本在一家外企工作,2009年的一天,许月接到一个电话,是爸爸打来的。

  • “采蜜人”胡建华:在新疆开拓“甜蜜事业”

    七月的新疆,骄阳似火,正值农作物成熟的季节,也是蜂蜜的收获季。37岁的胡建华和往常一样带着他的团队来到新疆呼图壁县园户村镇马场湖村的蜜蜂养殖点收蜂蜜。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