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报国平生志 南极不了情

记中国南极科考先行者、南极长城站首任副站长张青松

2020-01-16 09:34:17

  中国访客

  1980年1月12日,南纬77度51分、东经166度37分,南极罗斯岛麦克默多湾威廉姆斯机场,一架LC130大力神运输机平稳降落,从机上走下来的人中有两位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他们是张青松和董兆乾。他们沿梯拾级而下,踏上南极大陆。满怀欣喜兴奋之情,仔细地打量这块期待已久而又完全陌生的大陆。一位外国同行用摄像机记录下他们当时的样子:羽绒服显得臃肿厚重,但拉链全敞开着,没有丝毫寒不可耐的窘状;虽然墨镜遮挡住了眼睛,但是灿烂的笑容颇具感染力,他们身后的背景就是活跃的南极埃里伯斯火山。这是中国科学家的身影第一次出现在这块冰雪大陆。

  澳方不仅精心安排考察行程,而且该国南极局局长麦科亲自全程陪同。张青松和董兆乾一抵达凯西科考站就感受到全站人员的深厚情谊,大家把他们视为大家庭中的一员,向其开放所有设备,及时提供各种帮助。澳方的开放精神深深感染了张青松,他真切感受到南极科考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推进深入认识南极是各国共同的目标,为了这一共同的事业和目标,各国科学家守望相助,携手努力。同时,张青松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在南极科考中是后来者,与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差距甚远,必须加倍努力。他也深刻认识到,自己作为国家派遣应邀到访澳大利亚南极科考站的科学家是非常幸运的,肩负的责任非常重大、承担的使命无比光荣。唯有努力奋斗,迅速增强南极科考本领,才能完成任务,不辱使命。

  时值南极夏季,他不仅亲身体验到极昼里太阳终日不落的壮丽景象,而且获得了更多科考和学习的时间。失去了昼夜交替的时间参照,他索性以自己身体的承受极限来设定作息,争分夺秒地进行科学考察和学习。然而,对张青松和同伴来说,这些并不容易。南极恶劣的天气气候条件意味着野外考察不仅要调动和使用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要规避各类风险,保障人身安全。向澳方同行学习则首先要克服语言障碍。虽然张青松在国内一直孜孜不倦地加强英语学习,但毕竟是第一次全面用英语沟通,并且很多交流内容涉及专业领域,难度可想而知。不懂就请教,听不懂就随时随地查词典,张青松赢得了澳方的高度赞赏。

  不知不觉,两个月的考察访问结束了,张青松搭乘塔拉顿号运输船踏上了归程,没想到刚出发不久,就遭遇到此行最严峻的考验:肆虐的南大洋风暴让偌大的船只像飘零的落叶,狂风巨浪的颠簸整整持续了一天一夜。为了把自己固定起来,他紧抓扶手躺在床上,持续剧烈的颠簸磨烂了背部皮肉,再加上不停地呕吐,那感觉真是“生不如死”。这大概是他深入骨髓的一段记忆,以致多年以后,一谈到首次南极之行,张青松就会谈到这一段,流露出劫后余生的庆幸。

  无冕站长

  在第一次南极科考接近尾声时,张青松了解到,在澳大利亚戴维斯站,还没有人专门从事湖泊沉积和贝壳化石的研究,而这是他的老本行,此前多年,他一直从事青藏高原地质地貌与第四纪环境变化研究,发表了一批研究成果,积累了丰富经验。于是,他向澳大利亚南极局局长提出加入1980~1981年澳大利亚戴维斯站越冬考察队的申请,对方欣然应允。张青松又迎来了一次在南极大显身手的机会。1980年12月15日,他抵达戴维斯站。这一次,他的科考工作从又一个南极之夏的极昼开始,随后转入漫长而寒冷的严冬。作为“中国南极越冬科考第一人”,他正在走出新的科研路径,同时也翻开了中国南极科考新的篇章。

  在南极科考站的每一分钟都弥足珍贵,张青松对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格外珍惜。他盘算着距离戴维斯站的夏至还有36个极昼,他必须充分利用好这段时间,才能把夏季考察任务赶完。同行们发现,这位44岁、全科考站最年长的中国大哥俨然是位拼命三郎,每天忙着外出考察,开挖剖面、采集标本、布设冰缘地貌测阵……每天常常工作超过18个小时。

  南极进入漫长而严寒的冬季,中国大哥终于不再像夏日那样一刻不停地忙碌,他除了做自己的工作之外,还乐于助人,时常给别人打下手。在此过程中,他认真观察、努力钻研,学习科考站建站的知识和管理运行的方法。他的英语交际能力这时已得到很大提高,可以轻松自如地与大家交流。开朗的性格、彬彬有礼的举止、乐于助人的精神使他深受大家的喜爱与尊敬,这也使他产生了做戴维斯科考站“和事佬”的念头。

  澳大利亚南极考察站历来有打群架的“传统”。张青松决心凭借全站老大哥的“地位”和与各方建立起的良好关系,再结合做思想工作,努力劝和。于是,他利用一起外出考察时机,与相关队员谈心,诚恳地分析双方矛盾症结所在,讲解结怨冲突可能造成的糟糕后果,劝说其努力消解心中的不愉快,试着与对方和解。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他找机会做站长、副站长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展现出和解姿态。

  机会终于来了,11月16日是中国大哥的生日,戴维斯站举办庆生宴会,大家都来参加,气氛欢庆热烈。或许是有感于中国大哥之前的苦口婆心和金玉良言,站长、副站长和多位科考队员在宴会上纷纷发言,在送上祝福的同时,做自我批评,展现出诚恳的和解姿态,并承诺要按照中国大哥所嘱,努力工作,不打架。张青松喜出望外,与大家频频举杯,干了两瓶朗姆酒。张青松做和事佬的事迹受到澳大利亚南极局局长的点赞,他当面赞扬其是“一个不是站长的站长”。多年之后,张青松回顾这段经历时,还忍不住感叹:思想工作真管用!

1 2 3 共3页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孙仕奇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致敬,共和国最闪亮的星

  • 热点人物

    最美奋斗者

  • 热点人物

    德耀中华——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

  • 热点人物

    聚焦“绿色生态工匠” 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印度尼西亚归侨王文教:归国当无悔 羽球开路人

    近日,87岁的王文教获评“2019全球华侨华人年度人物”。他为中国羽毛球事业做出的贡献得到了人们的敬意。

  • 凤凰展翅的电竞少年

    即便没有训练和比赛,19岁的高天亮(Tian)也很少离开战队基地。这跟他在英雄联盟游戏里的角色迥然不同——游戏中,高天亮的角色是“打野”,这需要他游弋在地图的“野区”,为队伍积累经验和资本,迎接随时可能发生的“战争”。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灯笼大王”有本“大字经”

    屯头村66岁的白军平尤其忙,数九寒天,在自家院里忙得头上直冒汗珠子。别人忙,是因为订单太多。白军平忙,则是因为要做的灯笼太大。记者看到,他正在制作的一个灯笼,已经占去了三分之一的庭院。

  • 加拿大归侨黄诗予:多一份爱,多一份希望

    黄诗予已记不清这是她做过的第几个慈善项目、捐出的第几笔款。她希望,自己捐助的这项基金能“培养更多懂法之本质、执法之正义的法律学子,为国家法治建设添砖加瓦”。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