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民间根雕艺人彭勇:精雕细琢 工蕴于材

2020-06-08 09:01:59 来源:人民日报

  根雕之美,七分天成,三分雕琢。雕刻过程中不宜破坏太大,要做到工蕴于材,尽量贴近自然。即便雕功只占三分,可也不是容易的事。彭勇大胆创新,精雕细琢,一件件根雕作品浑然天成。

  一个长条木桌上,摆着一个根雕半成品,“梅花”满枝丫。彭勇(见图,本报记者刘新吾摄)歪着头,俯下身子,小心翼翼地去皮,他一手拿着圆头小刀,一手拿着木槌,伴随着有节奏的敲打声,小刀在木头上刮得“吱吱”作响,木屑渣子纷纷掉落。他的工具在旁边摊开,摆满了半个木桌,锯子、木锉、凿子……数十种各式各样的工具。

  “这刀是圆头,不锋利,适合去皮。”大约过了几分钟,他换了一把平口刀,对“梅花”进行精雕,使其棱角更加分明。“一般小的根雕要经过上千刀的雕琢,这个根雕更复杂,得花点功夫,整个过程估计要几万刀。”彭勇笑着说。

  重庆市北碚区天府镇,一栋民国风格的小院在树荫掩映下,别有洞天。推门而入,形态各异的根雕作品映入眼帘,有栩栩如生的牡丹、有展翅飞翔的雄鹰……这是民间根雕艺人彭勇的创作基地。从事根雕40余年,彭勇收获颇丰:刘开渠根艺奖获得者、重庆市首届民间艺术大师、重庆市2017年度十大“巴渝工匠”等等。但对于这些头衔,他一笑置之:“我只是个有着‘农民’身份的‘寻根人’。”

  11岁那年,在自家屋后的林子里,彭勇发现一个桑树木疙瘩。于是,他将其带回家中,做了简单的雕刻,那是他第一次接触根雕。此后,他执着地走上根雕之路。

  一块木头拿到手,彭勇会反复端详,根据木头的形状、颜色和纹理走势等来构思,对枝、须、洞、节、疤、纹理、色泽的搭配,既要洞察入微,又要有整体观念。遇到特殊形状的木头,还可以大胆创新,做出别具一格的作品。他从不画图纸,但总能做到“胸有成木”。

  彭勇介绍,完成一件根雕作品,要经过选料、去皮、出坯、雕刻、打磨、抛光、打蜡等7道大工序,在这7道大工序之下,还可以分为近20道小工序,环环相扣,任何一道工序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作品失败。“就如去皮,用刀不能太尖锐,也不能太圆润;下刀力度太轻,表皮去不干净;太重,又恐伤了纹路。”

  在所有环节中,出坯至关重要,它直接决定了雕刻的形状。“这个环节主要是对细节进行刻画,比如胡须、手指。”彭勇说,根材大都凹凸不平、形态各异,如果采用机械化处理,很容易损伤根体。因此,采用砂布和木锉进行手工打磨很有必要。

  “俗话说,‘相人看眼,相马看牙。’”彭勇说,最难打磨的就是人物的眼睛。需要根据人物大小,来选择雕刻人物眼睛的角刀宽窄。有的作品需要用大约0.2毫米宽的绣花针般的圆弧刀,要像扎针一样,一点一点进行“勾勒”。除了形状,眼睛更重要的在于神韵。如果眼睛雕刻失败,就得重新雕刻整个面部。彭勇面带微笑地说:“我们这行,慢工出细活,急不得。”

  “瞧,老鹰叼着小鹰,我给它取名《母子情深》。”院落里整齐摆放着200个种类、1300多件根雕作品,最重的达2吨,轻的仅有250克。说起这些作品,彭勇滔滔不绝。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他总是能感受到根雕的精神内涵。他尤其喜爱柏树,“虽然有些柏树长在岩石里,但它还是艰难地在生长。这种根的坚强,让人由衷地生出敬意。”(记者  刘新吾)

编辑:姚怡梦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独臂少年:敢为梦想拼尽全力

    6月4日,张家城早课前在学校操场上打篮球。视频里,一名独臂篮球少年运球的手速和过人的敏捷,让NBA球星斯蒂芬·库里震惊了。6月4日,#库里寻找独臂篮球少年#的话题迅速冲上微博热搜,阅读量接近3亿。“他的名字是张家城,今年13岁,来自广东云浮。”1.3万热心网友在库里微博下留言,帮助库里找到小张。46.8万网友点赞,惊叹于热爱能够创造的奇迹。

  • 五月天线上演唱会刷屏 这里有你的青春吗?

    5月31日晚,很多人在朋友圈和微博晒出蓝色“票根”,这不是线下演出的票根,而是“五月天——突然好想见到你”线上演唱会的“纪念票”。当晚,五月天演唱会全球同步播出,引发歌迷和网友们的线上狂欢。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雷军:激发“卫星互联网”活力

    近日,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颇有几分意气风发,这源于公司的扭转颓势。小米集团交出了一份超预期的2020年一季度报告,疫情下行业普遍受挫,小米手机出货量实现逆势增长,令市场刮目相看。

  • 陈宝瑞:确保让每一滴南水进管网时都是放心水

    从2012年成立时,项目部只有管理团队几个人,到现在整个水厂有上百人的职工队伍,郭公庄水厂副厂长陈宝瑞颇为感慨:团队技术能力的成长,积累了一些经验;水厂建章建制,管理体系建设的完善;以及每名职工“让老百姓吃上放心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没有辜负自来水人“视水质为生命”的初心。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