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赵季平:影视配乐不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艺术

2020-07-08 10:54:57 来源:光明日报

  有人说,为影视作品配乐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艺术,意思是音乐进入影视作品后,会受到很多限制。可著名作曲家王立平评价赵季平说,“他通过自己的长期积累,突破了这些限制,善于在‘随’字上做文章,有了好的音乐,‘鸡’也能成为‘金鸡’,甚至会变成‘凤凰’”。

  “我不远千里来追寻……我寻祖,我问宗……捧一把黄土,诉不尽的情……放飞中国龙。”最近,一首《风从千年来》的MV火遍网络。这首用来谒祭华夏先祖的歌,跟赵季平其他的作品一样都很“钻心”,既有“庙堂之音”的高雅,又兼“江湖之风”的韵味。

赵季平近照。光明图片

  赵季平的音乐作品既是高雅的、民族的,又是通俗的、无国界的。时间倒回几十年,那些人们听到前奏就能跟着哼唱起来的影视金曲,几乎都出自赵季平之手,比如,姜文吼的“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刘欢喊的“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有人说,赵季平激活了中国的民族音乐。

  1945年,赵季平生于黄土塬上的甘肃平凉,其父是长安画派创始人赵望云。赵季平从小就趴在画案旁看父亲作画,但他更着迷的还是音乐,一听见钢琴声就走不动,一听到秦腔、京剧演出的锣鼓声,心里就有种莫名的冲动。

  1970年夏,赵季平从西安音乐学院毕业,被分配到陕西戏曲研究院。当时,他不是很满意。作曲系毕业的他,更渴望去交响乐团或歌舞剧院。赵望云反而很高兴,他对儿子说:“你学校里学的都是西洋技法,现在到民族音乐的老窝子里继续学习,这对你未来的创作会有巨大好处。”

  赵季平在陕西戏曲研究院一待就是21年。在那里,他花了大量时间研究秦腔、碗碗腔、眉户剧等地方戏及民间音乐,不断从“土得掉渣”的东西中吮吸着营养。

  1983年冬,陈凯歌准备去陕北拍摄电影《黄土地》,找熟悉地方风情的赵季平为影片作曲。“陕北那片大地,外表苍凉,内里却是热的。你去看陕北民歌的歌词,很细腻,很生动,很火辣。”在《黄土地》的插曲《酒歌》中,赵季平采用了陕北安塞民歌元素,那种粗犷的原始感,打动了不少人。

  《黄土地》让赵季平从此跟影视结缘,也开启了他将民族民间音乐元素融入现代音乐创作的漫长旅程。在给电影《红高粱》配乐时,他借鉴榆林地区的“打夯歌”,并加入花腔的唱法,创作出《妹妹曲》;吸收豫剧和民歌《抬花轿》的音乐元素,创作出《颠轿曲》。在给《水浒传》作曲时,他将山东地方小调《锯大缸》加以改造,写成了《好汉歌》。在《秋菊打官司》中,他让老艺人们弹月琴,并配上碗碗腔,与电影的整体氛围极为贴合。1984年至今,赵季平已为近百余部电影和数百部(集)电视剧作曲,塑造了众多生动的音乐形象。每写一部新作品,他都会根据作品特点,寻找适配的民间音乐和地域性乐器。

  有人说,为影视作品配乐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艺术,意思是音乐进入影视作品后,会受到很多限制。可正如著名作曲家王立平评价赵季平所说的那样,“他通过自己的长期积累,突破了这些限制,善于在‘随’字上做文章,有了好的音乐,‘鸡’也能成为‘金鸡’,甚至会变成‘凤凰’”。

  赵季平将中国传统音乐语言与当代作曲技巧巧妙结合,写出了人人都能听懂的音乐,“他是当代作曲家中,把音乐写得‘好听’的典范”。很多人问他“创作的秘诀是什么”。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这是赵季平眼中最朴素、最成功的“创作秘诀”。为《黄土地》配乐时,他和陈凯歌在陕北农村待了一个多月;为了写电视剧《乔家大院》的音乐,他三下山西;为创作《大秦岭》,70岁高龄的他钻入秦岭深处,寻访民间艺人。近60年来,去民间采风,成了赵季平生活的常态。在田间地头跟老乡聊天,在山坡上听民间艺人唱歌,向来是他津津乐道的美好回忆。

  赵季平说,到生活中去,是一辈子要做的基本功。广袤的中华大地有无尽的音乐养料,这些流淌于中国老百姓血液中的音符,这些行走民间采集的旋律,都会在一首首民族音乐创作中,凝聚成时代的声音。

  也有一些年轻的音乐人抱怨:我也去采风了,怎么还是写不出来?对此,赵季平说:“采风,你要会采,耳朵要好,要善于发现好的东西。有些人去了回来还是写不出来,那是敏感性不够。”

  赵季平的作品风格各异,阅览其作品名录,给人的感觉就是浩如烟海。无论是汉唐礼乐还是京剧民谣,无论是古琴笙箫还是胡琴杂鼓,他都能轻松驾驭,因此他被外国同行誉为“最具东方色彩和中国风格的作曲家”。

  赵季平曾两度获得电影“金鸡奖”最佳作曲奖、四度获得电视“金鹰奖”,还获得了“飞天奖”、“五个一工程”作品奖、“中国金唱片奖”等。

  成绩多了,名气大了,创作之外的事情也就多了。无论多忙,赵季平每天上午都关掉手机,坚持音乐创作。他说,忙于应酬,人就浮躁了,而创作是需要静下心的。如今,满头银发的赵季平,最惬意的事情仍是一个人在书房中写谱,用音符捕捉关于人的灵魂的微妙之音。

  (作者:王钊,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

编辑:姚怡梦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林丹:下个赛场再见

    7月4日,中国羽毛球名将林丹宣布退役,结束了自己长达20年的国家队生涯。叱咤网坛的“超级丹”,就此“隐退江湖”。有过少年得志的锋芒,也有过折戟雅典的低谷;经历过奥运连冠的巅峰,也经历过老将迟暮的挣扎……如今,37岁的林丹选择潇洒转身,走向新的人生“赛场”。

  • 郎平确认东京奥运会后隐退

    中国女排本周在京重新集结,开启今年的第二期集训。主教练郎平近日接受北京日报采访时证实,她将于东京奥运会后退出排坛一线执教的想法没有改变。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80后公益践行者李闯:放弃高薪回农村创业 助销千万斤农产品

    近日,80后创业者李闯接到了广西百色果农的求助,希望帮助销售小台农芒果,以免农民一年的心血付诸东流。李闯已经记不清这是自己的团队参与的第几次助农行动了。“前些日子我们助力河南中牟蒜农的销售,还得到了央视微博等权威媒体的转发,最终帮助销售了200多万斤大蒜。”

  • “卤蛋西施”的致富经

    沿巫峡口南侧的301省道盘旋而上,行车八九公里,记者看到了一栋崭新的白色小楼,这就是远近闻名的“艳姐农家乐”,浓香的卤味正从里面飘溢出来。艳姐名叫龚克艳,有“卤蛋西施”之称。她不仅靠自己的双手走上了一条“舌尖上的致富路”,而且带动一些乡亲们脱了贫。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