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哈尔滨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杜虹:一载援疆路,一生援疆情
//www.workercn.cn2014-01-16来源: 中工网——《黑龙江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从哈尔滨到青河5000多公里,从辽阔的黑土平原到茫茫戈壁,沿途穿越准噶尔盆地,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山地、丘陵、戈壁、荒滩,常常是几个小时都看不到人烟……在缺医少药的贫苦牧区,有些地方甚至连马儿都过不去……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作为哈尔滨市首批援疆医疗队员之一,哈尔滨市儿童医院主任医师杜虹,用执着创造着不平凡的业绩,用听诊器记录着无怨无悔的援疆情怀!

   跨越五千公里的情谊

   曾经,新疆只是印象中茫茫的戈壁和让无数人魂牵梦绕的白杨林。

   2011年12月,杜虹作为哈尔滨市对口支援青河县人民医院6名医生中的一员,来到了准噶尔盆地东北部的青河县。青河,蒙古语“青格里”,意为“美丽清澈的河流”,正如这美丽的名字一样,淳朴、善良、热情的青河县人民让杜虹备感温暖。

   青河县位于准噶尔盆地边缘的高海拔、高纬度地区,海拔高度在1400米以上,山地、丘陵、戈壁、荒滩占全县总面积的98.9%,极端最低气温零下53℃。当地人主要以游牧生活为主,是典型的农牧结合的“少、边、穷、牧”山区县,是全疆28个贫困县之一。这里每家一般都有两三个孩子,所以新生儿出生率比较高。由于医疗条件所限,新生儿死亡率也很高。全院只有妇产科病房有一台新生儿保暖箱。杜虹来到这里后,经常是在半夜被妇产科病房找去,抢救刚刚出生的新生儿。

   由于这里的人们饮食习惯以牛羊肉为主,食用疏菜很少。孩子出生后喝牛奶或羊奶,长大一些也不添加辅食,她发现当地儿童贫血、佝偻病、营养不良和先天性疾病等较多,尤其来自牧区的游牧民族的孩子,针对这些情况,她做调查研究撰写了《新疆阿勒泰青河县常见疾病发病机制及预防浅析》,提出干预因素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

   “我们也有儿科了”

   青河县医院没有儿科,来到医院后,她积极帮助医院制定了儿科诊疗常规并指导常用诊断技术操作规范等。工作中经常不分昼夜加班加点,有时半夜了也是随叫随到。并且克服了语言障碍及医院医疗设备简陋辅助检查跟不上的困难,每天门诊最多接诊患者达40-50人,其中有儿童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矮小症、肾病综合症等疑难杂症,而在以前,这些病人需要转诊到500多公里之外的乌鲁木齐或者300多公里外的阿勒泰地区医院,更有一些贫苦的农牧民因经济所迫只好放弃治疗。

   入疆以来,杜虹抢救过婴幼儿肺炎心衰、重症麻疹、脑炎等危重症患儿150多例,并在这里率先应用肝素治疗重症肺炎,开展肺炎患儿的雾化治疗,使医院儿科诊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经过努力使病房提高了抢救率、治愈率,降低了转诊率,儿童患者住院比过去明显增多,有时达内儿科病人的半数以上。

   一次,杜虹得了感冒躺在床上,半夜2点多钟电话铃突然响起,有一个来自阿热勒乡叫特列吾别克的13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患儿入院,病房武大夫焦急地说:“杜主任您赶紧来吧,刚抬进来一个患者快不行了!”她毫未迟疑地拖着带病的身体从床上爬了起来,冒着大雨来到医院,对患者进行及时抢救,由于治疗及时使患者脱离危险转危为安。孩子的父亲拉着杜虹的手激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只是一个劲儿地说:“佳克斯(哈萨克语好的意思)”。这样的情况她在青河不知遇到多少次。

   在一年多的工作中,她还针对青河县疾病特点开展业务培训10多次,把自己二十五年的临床经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医生。就这样,在她的帮助下青河医院有了儿科,在她带动下,儿科也得到了当地农牧民的认可,她也被患儿父母亲切地称为“好医生”,被同事们称为“好姐姐”。

   工作之余,她还与阿通恰西院长一起下乡巡回医疗,为农牧民免费送医送药,深入牧区了解他们的贫困生活。这里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有些地方连马都过不去,有的牧区海拔三千多米,使她真正感受到了游牧民族那种清贫、原始的生活状态。

   下乡工作中,她背着医药箱,头上包着哈萨克族妇女常戴的头巾,走进简陋的毡房拿起听诊器,为牧民和他们的孩子解除疾苦,虽然语言不通,但看到农牧民兄弟姐妹发自内心的感激泪光,她的内心感到非常欣慰。

next-page

   无尽的牵挂

   在青河工作中,杜虹医生对待患儿和蔼可亲,可对待家庭却充满了太多的歉疚。

   生活环境、工作条件的艰苦和劳累对于她也许不算什么,最令她难以排解的是远离亲人的思乡之苦。白天有患者忙得没心思想太多,可一个人下班回到住所静下心来,就会想到女儿因为丈夫出差经常一个人独处家中,想到女儿盼望妈妈早些归来的样子……

   2011年3月20号早上,她刚到医院开始查房,妹妹打来电话说,她女儿突发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住进了医院,由于病情严重需要马上进行手术。而此时丈夫在兰州出差,她又与女儿相隔万里,不知女儿到底是什么情况,她心急如焚,怎么办?回去吗?走了,这里怎么办?说实在话,杜虹第一次流下了眼泪,她恨不得插上翅膀马上飞回去,可是看到医院里患儿母亲一张张焦急等待的面孔,看着孩子们一双双期盼的眼神,她还是强忍泪水,毅然决然地留了下来。她们也是母亲,她知道作为一名患儿母亲的感受,她也更加理解母亲这个词意味着什么,于时她放下电话,重新投入工作中,一直忙到晚上下班后,才给刚飞到哈市的爱人打电话询问女儿的病情。而此时儿童医院的丁院长、陶书记及院领导班子成员已经去医院探望了。杜虹说:“有医院党委和领导班子无微不至的关怀,有组织作为坚强的后盾,什么困难我都不怕了。”

   在援疆精神的感召下,杜虹医生还和其他三名黑龙江援疆人员共同资助了一名家境贫困的高三学生,使得这名成绩优异的孩子没有中途辍学,能够继续完成学业,走上高考之路。杜虹把她看作是自己的第二个女儿,经常同这名回族女孩沟通,及时了解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并给予帮助。

   援疆经历令我自豪

   青河县还是地震多发区,在2011年7月25日凌晨3点,杜虹在青河县就遇到了5.2级地震。一起来青河工作的21名援疆干部人才中,有些人不适应这里的环境出现头晕、失眠、球结膜充血等症状。

   由于在哈尔滨多年形成的生物钟难以改变,来疆后时差问题始终困扰着杜虹,晚上经常失眠,同时还出现视力下降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然而令她意想不到的是,一起同行的哈尔滨援青河医疗队长曲维和来自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的张少民不幸得了肺癌,其中张医生已经病逝,曲医生至今仍在接受治疗。这样的打击,对于一个初次来疆工作的女同志来说简直是太大了。然而她没有被这些困难所击倒,每天坚守一线,早来晚走,手机24小时开机。她说:“既然我选择了这项救死扶伤的事业,选择了我热爱的援疆工作,就要克服困难,无怨无悔的完成它。”

   也许是高原乏氧、睡眠不好、工作压力大的原因,有时她经常感到胸闷气短,后来在检查中发现肺部出现结节,性质未定,医院领导多次劝她回哈市全面检查,甚至要人来替换她的工作,但都被她婉言谢绝了。“来到新疆,我的人生得到了进一步的历练和升华。我想人的一生最宝贵的不是金钱,而是最难忘的人生阅历,在这里我学到了书本里学不到的东西,我为自己有这段援疆经历而感到自豪。”这是她来疆后最大的感受。

   虽然工作和生活条件不尽人意,思乡及思亲之情难以割舍,但她觉得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每当看到哈族孩子经过治疗得到康复,看到他们那纯真的笑脸,心里便由衷地感到高兴。

   在新疆浩浩荡荡奔流千里的塔里木河两岸,在浩瀚无际的库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内外,历经千万年物竟天择而生机勃勃地繁衍至今的胡杨,郁郁葱葱地生长着,它不惧风沙、不怕烈日、不惧干旱、不怯严寒,傲霜雪、斗寒暑,给广阔的新疆大地书写了一道浓墨重彩的绿色流韵。

   杜虹把一颗仁者医心和精湛的医术,奉献给了她的第二故乡——美丽的青格里。(记者 郭艳军)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