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曹东彬(右)在现场检查员工修脚
■从小处做起 他一刀一鞋改进服务终让腐朽老店换新颜
■主打文化牌 他将修脚技艺申请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重经营管理 他创立了“京城脚病治疗第一家”的品牌企业
■身为管理者 他总爱自称是个“剃头的”时刻提醒自己不忘本
■他就是清华池原总经理、现任北京翔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经理、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曹东彬
老与新是一对矛盾。怎样使老与新和谐统一,化腐朽为神奇,老中创新,新又助老,这确实有一定的难度。然而现任北京翔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经理曹东彬任职清华池总经理期间做到了。他担任清华池总经理的13年,把一个亏损,行将腐朽的老店,经营成每年以20%速度增长的优秀企业,成为传奇。2012年营业收入3800万元,创利1100万元,创立了“京城脚病治疗第一家”的品牌企业,使百年老店再换新颜。
「探访曹东彬」
成功不忘本
自称是个“剃头的”
曹东彬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为人豪爽,见过他的人一定会记住他爽朗的笑。他说起话来更是快人快语,不躲不闪,不遮不掩:“来清华池以前,我是个剃头的。”说完,紧接着又解释道:“真的,我习惯说自己是剃头的出身,这并不丢人,谁能不剃头呢?我不是贬低这个行业,是告诫自己不要忘本,不要忘记老传统。”
上个世纪末,来自白鹭美发厅的曹东彬担任了汇泉浴池、虎坊路浴池、白鹭美发厅和清华池的总经理,统一管理四个服务企业。看着300多名在职职工、200多退休人员、13000多平方米的营业面积以及众多的旧房、危房和即将移址动迁的大摊子,想到企业今后的生存发展,临危受命的曹东彬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
曹东彬说:“到任后一看,我脑袋都大了。可是又一想:海再深再大,船也要行驶。”于是,曹东彬从试水开始,再找行船的办法。
上任后曹东彬瞄准清华池这个老牌子动大手术。曹东彬说:“我们用上级拿出的1500万元用在虎坊桥浴池改造上。只有从人到设备、既修建又改造,来一个大换血,才有可能保留一个传统的浴池为老百姓服务。”清华池的强项是修脚技术和技师,这是民间遗产。曹东彬的措施得到了上级领导和职工的认可,也奠定了清华池今后的发展根基。
曹东彬介绍,清华池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凭借着修脚这“一招鲜”名满京城,也创下了后世这块金子招牌。没想到,这修脚的功夫,到了二十一世纪初,竟成了清华池的“救命草”。清华池从创立到如今,洗浴和修脚任何时候都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的,而正是有了这种紧密结合,成就了清华池今天的特色,让她成为京城洗浴行业唯一的一家百年老店。
重细节改造
从一刀一鞋做起改善服务
2000年,曹东彬接手了徘徊在生死边缘的清华池。清华池各项业务都已经没落,唯一苦苦支撑的就是修脚。那时清华池还延续以前的老传统,一个脚架、一条白毛巾、一个师傅。永远不变的就是那个修脚刀。一个客人修完了,接着第二个客人。来修脚的也大都是老主顾,如果想开辟新的客源,那可费死劲了。企业要发展,这样可不行。曹东彬发现有的顾客每次来洗澡都自己带着脸盆、毛巾、拖鞋,“很明显,人家嫌你的浴池脏啊,这一定得改!”于是,经过细致的考察,曹东彬果断提出改革措施:完善卫生条件。
他张罗着买来了消毒柜,规定浴池的所有拖鞋都要经过消毒处理,才能让客人穿在脚上。但出乎曹东彬意料的是,他发现客人们并不是很“领情”。“你们的消毒柜开了吗?”“这样的消毒方法管用吗?”曹东彬经常会听到客人们这样的质疑。正巧当时总公司旗下一家宾馆关张,曹东彬把宾馆剩余的一次性拖鞋全部运了回来,谁知歪打正着,一次性拖鞋在浴池非常受欢迎,“大家都觉得一次性拖鞋是安全卫生的。”就这样,几天后,浴池的拖鞋全部变成了一次性拖鞋,洗脚池也都套上了塑料袋。
曾经让客人觉得“脏”的,除了拖鞋还有修脚的刀具。“原来的刀具是黑色的,让人看着就觉得脏。”曹东彬解释道。于是,他开始着手刀具改革,黑色的刀子全部电镀,用医用高压高温消毒器械进行消毒。他还特意买来了封筷子用的封包机,和员工们一起研究改装成了适合密封刀具的机器,“因为当时市场上根本没有一种专门用来密封修脚刀具的机器。所以我只好自己想办法改装了。”曹东彬说着爽朗地笑了。
消过毒的刀具再经过封包,修脚师当着客人的面开启包装,这项“一客一刀”的改革,让清华池的生意更加红火了。他利用现有条件,扩大脚病治疗室,第一年就做到每天能接待七八十人,以后又逐步扩展。营业面积上去了,现在拥有百十张床位的脚病治疗大厅,总是川流不息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