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她叫王翠英,山东兖矿集团东滩矿机厂铆焊车间电焊工。在这个艰苦岗位上一干就是26年,从身无一技的学徒工成长为高级工、兖矿集团优秀岗位能手、东滩矿劳动模范。她越来越意识到自己最应该珍惜的,不是所谓的名头,而是对于烁烁焊花所带来的那份持久的职业快乐。
练技术,她“上瘾”
电焊工,被喻为“钢铁裁缝”,技术水平高低决定着产品的质量。
1988年参加工作成为一名电焊工,“学好技术,干好工作”便成为王翠英的最大追求。工作闲暇,别人看电视,只有初中文化的她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抱着专业书籍不撒手,边边角角留白处,密密麻麻写满心得体会,厚厚的十几个笔记本更见证着她的辛勤汗水。
当别人为如何“应付”细焊缝而郁闷时,她已经熟练掌握了站、仰、俯、卧、蹲、趴等不同焊接技巧。她焊的焊缝,不光质量达标,而且成型美观,成为大伙争相观摩的“艺术品”。
有知识、有技能的人是工人;没知识、没技能的人只能是人工。王翠英不服输,“要当工人不做人工,干就要干出个名堂来!” 2007年,在矿上举办的弧形钢技术比武中,要求参赛选手采用氩弧焊打底,手工焊盖面,这给王翠英出了道难题。因为平时不用氩弧焊,自己压根就不会,且周围也没有懂这种技术的人,咋办?
不服输的王翠英先是求教电脑百度搜索,又多方打听使用氩弧焊的私人企业,自费去学习操作技术。最终,熟练掌握了手工电弧焊、埋弧自动焊、手工钨极氩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等技术,不光在各种比赛中技拔头筹,而且在生产中得以有效应用。
常年与电焊打交道,皮肤被弧光灼伤是常有的事,打眼更是家常便饭,双眼视力也明显下降。王翠英说,“不是我对这个活‘上瘾’,工人有知识才更有力量,没有文凭可以,没有知识不行。”
迎挑战,她“不惧”
每天,王翠英面对的是各个单位送来的工件加工图纸。
这些图纸,大到给煤机、承载段、储带仓,小到手推车、配件,抱卡,几十个种类,而“教科书”只给出了焊接电流范围。
如何掌握复杂的工艺参数?王翠英日复一日、经年累月地慢慢摸索,像熟悉自己的孩子一样同校各种参数之间的变化规律,同样的电流拉长弧、拉短弧的细微差别她更是了然于心。
王翠英是个喜欢琢磨的人,在参与井下推移框架改造工程中,她大胆创新,将102不锈钢焊条换成302不锈钢焊条,不仅顺利完成任务,还为矿上节约资金百余万元。
熟悉电焊操作的人说,“这项工作忒艰苦,还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2003年夏天,由于地基下沉,东滩电厂下水道管路大面积断裂,王翠英所在的单位临危受命,重新焊接下水道管路。
焊接工作环境极差不说,抢修的人要钻到下水道里面焊接管路,黑暗狭窄的下水道臭气熏天。为避免皮肤灼伤,王翠英和伙伴们不得已穿上厚实的工作服,带好防护罩和手套,并用毛巾把半个脸和脖子捂的严严实实。
地面的温度已经飙升到30度以上了,加上焊接产生的热量和全身的“行头”,不一会儿全身就被浸透了。这样的条件,有的男同志一天只焊四、五段焊缝,而王翠英却坚持每天焊七段,最终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了焊接工作。
26年,完成了多少次高难度的焊接任务?参与了多少项设备改造工程?解决了多少个焊接技术的“疑难杂症?王翠英自己也记不清了。然而,有一点大家看得很清楚,不论是什么样的焊件、无论什么样的情况,只要手持焊枪的王翠英上场——一切OK。
带徒弟,她“呵护”
“44岁,孩子大了,职业稳定,收入尚可,年初又被评为矿劳模,你完全可以轻装出发,有时间歇歇了?”
面对记者的疑问,王翠英异常冷静:“以前,我也这么认为,只要干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可是,看看身边这些立志想成为技术能手、成为技能大师的小青年们,求教无门,每天就那么自己摸索着瞎干,我心里难受啊!”
“矿上开展了‘导师带徒’活动,交给我3个徒弟,她们基础都不错,也肯学,我有决心也有能力把她们带好。”王翠英说,“无论年轻的还是年老的,大伙都喊我‘电焊大姐’,尽好自己的本分和责任,做出样子来才行。”
对于3个徒弟,王翠英已经为她们“私人订制”了“成长计划”,“平时我会和她们探讨,讲一讲自己的经验,手把手地教技术,尽快让她们具备独立操作能力。”
徒弟梅青和王翠英刚签完“导师带徒”合同时,思想上不能充分认识过来,曾出现过工作不积极的现象。这让王翠英辗转反侧。怎样才能让她转变思想、积极投入到学习锻炼中呢?接下来的日子里,王翠英与梅青谈心,以心交心,倾听徒弟需求,合理满足要求;其次就是在工作中绝不放松要求,严格按照标准,讲解焊接动作,逐点逐滴纠正,运用多种方法,调动梅青的热情。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方位的教育引导,加上王翠英的细心照料和关怀,梅青真切感受到了“大姐”的期望与自身所肩负的重任,逐渐转变了思想,工作中积极主动,关心同事,热爱学习,活似一只“小老虎”,浑身充满了力量。(王建 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