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敢拔“老虎牙” 创出新模式
——记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 鞍钢股份冷轧厂工人李超
今年1月10日, 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会上聚集了来自全国的科学家和科技精英。
站在众多“科学大腕”中,李超显得格外年轻,质朴。作为鞍钢股份冷轧厂冷轧四号线设备作业区作业长兼党支部副书记,他主导完成的“冷轧机乳液分区自动吹扫装置的研发和应用”项目,创造了冷轧机乳液吹扫的“鞍钢模式”,使鞍钢冷轧汽车板表面质量从O3标准一跃提升到世界最高的O5标准,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989年8月,李超到鞍钢工作,先后干过检修车间钳工、机械车间点检员、点检长、作业长。他坚持以保障生产顺行、提高品种产量、提升产品质量为出发点进行创新发明和技术改造,先后解决生产难题230多项,其中59项成果获厂、公司和上级单位奖励。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27项,二等奖12项,创造经济效益近1.3亿元。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专有技术4项、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1项。李超曾荣获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鞍山市劳动模范、鞍钢集团劳动模范、鞍钢集团十大杰出青年及鞍钢集团青工技能大赛状元等20多项荣誉称号。
像他的名字一样,李超一直在不断地超越。超越大大小小技术壁垒,超越一个又一个技术高峰,超越自己的创新纪录,他创新前进的引擎总是充满活力。
汽车工业,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中国的轿车面板大量依赖进口,2004年之前,国内只有宝钢一家能够生产出O5级表面质量的轿车面板。2004年,鞍钢用新投产的冷轧二号线成功生产出O5板,李超是这条生产线设备副作业长。投产后的两年中,冷轧二号线生产的O5板陆续打入国内几个汽车生产厂。然而,成功的喜悦是短暂的。客户时有反映,钢板表面有锈蚀。
2006年,一天晚上,李超从现场处理故障后刚回到家,又因为轧机出口乳液残留问题被叫回去。
赶到现场,李超就钻进又热又脏的架间,风梁、喷嘴、钢板、机架壁逐一察看。
冷轧工艺有点像擀面皮,在轧制过程中,带钢运行速度每分钟达1250米,需要用乳液来给轧辊和钢板润滑降温。为了不让乳液残留在钢板上形成锈蚀,在轧机出口处,要进行乳液吹扫。
冷轧工艺技术一直掌握在外企手里,鞍钢冷轧二号线也采用的是国外的技术。但随着客户对钢板表面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问题就来了。一是乳液残留多,带钢残次品高达8%;二是作业现场噪音高,达120分贝以上;三是耗电量大,每年电耗达635万度。
李超下定决心,外国的模式行不通,咱就搞个鞍钢模式!
之后的一段时间,李超每天都会到轧机旁蹲上一个小时,观察带钢的表面。只要停机检修,他就带着点检员钻进架间察看残留的原因、位置、形成缺陷的记录,测试风动轨迹。
几次,吃饭的时间,大家看不到李超,到现场一看,他还蹲在那儿瞧呢。
一次,点检员垂头丧气地跟李超说:“国外的技术,已经很先进了,我们还能改得比它强吗?”
李超在本子上记下测量的数据,对点检员说:“看着一吨吨的成品带钢因为带乳液残留被降级、打废,我心里不是滋味。就算这个项目真是太岁头上动土,老虎嘴里拔牙,咱们也得动、也得拔。”
随着现场勘察、测量、分析、讨论的深入,解题的思路逐渐清晰。国外普遍采用平面高压空气吹扫技术对堆积在带钢表面的大量乳液进行强力吹扫,李超改变了这个固有模式,变事后集中吹扫为事先预防、分区吹扫,对轧机出口每个甩带乳液的源头先进行强力阻拦,再对带钢表面进行强力吹扫,从而达到更洁净、更高效、更省力的清理效果。
围绕这个创新思路,李超带领攻关小组又研发了五个支撑技术:七分区立体吹扫技术、乳液收集导引技术、紊流控制及低噪节能技术、乳液吸附技术、自动分段吹扫控制技术,对乳液残留的不同种类的形貌及生产原因和存在的其他方面如噪声、能耗方面的缺陷,进行了相应的设计和改进。
2006年12月,冷轧机乳液分区自动吹扫装置及相关技术在冷轧二号线正式投入使用。据统计,乳液清除率由平均93%提升到100%,钢板表面质量从O3级提高到O5级,残次品率由8%降为无残次品,每年耗电量节约36%,现场的噪音降低了25%,当年就创造效益337.30万元。
李超的这个创新项目为冷轧吹扫技术提供了一个全新思路。沿着这个思路,鞍钢股份冷轧厂在后来建设的几条冷轧生产线上进行应用推广,截至2012年,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达4571.38万元。
2009年,这个项目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2012年获得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
中国工程院一位院士在看了这个项目后评价:它是鞍钢冷轧生产线的一项重要的创新发明,具有里程碑意义。这项技术在国内外首创,国际上领先。
李超创造了乳液吹扫新模式,实现鞍钢O5板的生产新突破。
一个人,拥有了信念、忠诚和技能,就能够超越一切障碍、超越一切平庸。
李超,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忠诚的职业态度和精湛的职业技能,写下了一名技术工人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