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十年,获12项局处级科技创新奖、成功“捕获”磨溪-龙女寺、卧龙河、阿姆河等大型气藏;转战页岩气勘探,仅一年,就申报两项技术专利,她就是共产党员秦俐。
页岩气女“捕手”
——记川庆物探“优秀共产党员”、井中物探微地震研究所副所长秦俐
一身简洁而不失雅致的浅色职业装,谈起话来,双手下意识的在面前比划,仿佛桌上就是一张尚待解释的气藏图纸。
11年物探生涯,长年勘探资料解释岗位,让她造就了这个不经意的习惯。
2013年,为应对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藏开发,川庆物探把旗下非常规勘探工艺作业队伍,整合成川庆井中物探事业部,专业从事非常规勘探。
非常规勘探拼的是技术实力,“国内技术空白,微地震工程技术服务几乎被外国公司垄断”。
仅有6名平均年龄30岁年轻人的微地震研究所,就是川庆井中物探的“核心”与“动力”。担子,让她感到了分量。
“责任就需要担当!”话虽这样说,难度可不小。
年轻的她带领同事们,在半年时间里,运用川庆物探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Q-GeoMonitor软件对12个微地震监测项目进行测试和应用,与研发团队一遍遍沟通,一点点融合,一个个谜一样的问题迎刃而解,经过不倦的学习和操作,终于将其变成了自己手中的攻坚“利器”。
“以前我们只是做国外公司分包的信号采集项目,处理解释谈不上,长宁页岩气H3平台真正开始了微地震监测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服务。”那一个让川庆井中物探总工曹立斌难以忘怀的突破,同样让她永难忘却。30天的页岩气长宁H3平台水平井压裂现场,与国际一流公司现场竞技。
“不但要采集好信号,还要处理解释,还要与压裂作业队进行工作沟通、联络,对现场的情况进行第一时间的获取,对情况进行第一时间的分析……”无数个第一次中的第一次,都让她和她的伙伴们,打起精神,不能有一刻打盹。
“微地震监测,就是'压裂之眼'.”参与项目的川庆井中物探副经理陈春华比喻很形象,现场分析能力非常重要。
页岩气长宁H3平台水平井第3段压裂时,压裂压力异常,国外专家提出和我方截然相反的认识。
“地下到底发生了什么?”擦擦熬红的眼睛,她坚守在压裂现场,时刻关注压裂监测变化,结合地质、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为甲方解谜,从而满足甲方的需求。
“后来的压裂施工,验证秦俐完全正确。”更让陈春华难忘的是,2天不间断连轴转,让交出“作业”后的她,一口气睡了36个小时。“给她端去一碗面,敲门就敲不开了。”长宁页岩气H3平台成功,让川庆井中物探工程师们的身影,开始不断出现在全国各个微地震地面、井中监测项目中。
秦俐更忙了,“目前,我们已经具备了微地震监测实时采集、处理及解释能力。”面对现在,秦俐笑容里有几分自豪。
“为中国非常规气藏开发,提供更加精准的优质服务。” 谈到未来,80后、为了工作不会游戏的她,已有新的“捕捉”目标。
记者手记:怀抱热情、不断追寻、竭尽所能、以责为先!作为一名女科技工作者中的党员,为了油气藏勘探开发、为了非常规勘探技术的突破,走在前面,坚定地付出,甘于在枯燥地追寻之路上,挥洒青春与汗水。秦俐,用一个新的标准,标定了80后们的新风向。(宋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