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90后”撑起的地铁核心团队
记者沿着开凿好的隧道向深处走去,仿佛进入了一个巨型的排水管道内,隧道内盾构机工作所产生噪音很大。由于空气不流通,加之湿度大,隧道犹如一个桑拿室,让人不由得汗流浃背。尽管闷热无比,盾构机司机徐晓东却专注地看着驾驶室内的四块监控屏幕,他根据系统反馈信息及时调整着车体的各种姿态。
“驾驶室是盾构机的神经中枢,操作中由不得半点马虎。”带着眼镜的徐晓东显得文质彬彬,他上个月刚从武汉跟随盾构机转场来到石家庄,正式开始了他全新的异地生活。
徐晓东家在福建,对于自己所值守的工作,他憨厚地说:“工作确实太辛苦了,很拴人,每天一个班次下来要工作12小时。”记者在体验中发现,驾驶室内的噪音很大,几乎无法接听手机,每天沉浸在高分贝的噪音里,这种感觉的确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
“我每天早上七点开工,晚上七点换班,可以说一天到晚见不到太阳。”徐晓东形象地向记者介绍自己的工作。忍受着潮热的空气、嘈杂的噪音,驾驶员的注意力还必须高度集中,以随时应对地下各种紧急情形。盾构施工中,驾驶室24小时不能离人,连午饭也得由厨师直接送到岗位上。
在隧道内停留十分钟,犹如下雨淋湿了身体,衣服粘粘地贴在身上,让人着实难受。看到记者满头流汗,徐晓东却说早已习以为常了。每天为了防止身体脱水,他都要补充五六升的水。他还告诉记者,因工作环境特殊,关节炎等病症是他们最容易患上的,为了保障盾构司机身体健康,项目部每天在配餐中格外重视营养搭配,还专门为司机制订了一年体检两次的保障制度。
“来石家庄工作一个月了,我一直生活在工地两公里内的圈子里。”徐晓东说,尽管自己工资不算低,但每天繁重的工作下来,几乎没有体力出门玩耍,逛街成了奢求。如今,他连石家庄周边都没有去过,到旅游景区旅游似乎成了很难完成的梦想。
1990年出生的盾构司机徐晓东是三号线地铁施工项目中的重要技术骨干,已升格为师傅的他,还带着一个“90后”的徒弟司机。冯亮说,在该公司的地铁项目工地上,平均年龄为三十二岁,很多像徐晓东一样“90后”技术工人成为地铁工程建设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