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何春雨指导学生学习。 记者 张士英摄
见到何春雨时,他正在学校的小仓库里整理刚捡回来的矿泉水瓶子、纸壳和旧报纸。他笑着说,这是他攒了一学期的成果。“现在学生放假了,有时间了,还能多捡点,争取下学期开学前再卖一次。”“别看这些东西不值几个钱,但积少成多,能帮不少困难学生呢!”
10年来,何春雨靠捡废品卖得的一万多元钱,不仅把几十名濒临辍学边缘的学生拉回了课堂,还先后帮300多名贫困生加了午餐。虽然仅仅是一个鸡蛋或两根火腿肠,但一股汇聚着爱心的暖流在孩子们心里升腾。诚如他的名字一样,春雨润物,细无声。
“我的根在这里”
何春雨出生在黑龙江省望奎县灵山乡后头村,兄弟姐妹7个,他排行老五,父母靠种几亩地养活一大家子人。
穷,是他对小时候的全部记忆。4个姐姐初中没念完,含着泪告别校园的情景一直在他脑海中。他靠着亲戚朋友和老师的帮助,完成了学业。“上初中时,班主任周成山看我本子背面都写满了,写烂了,自己掏钱给我买新本子,鼓励我学习。那时家家都不宽裕,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动力。”老师的恩情,他铭记至今。
1998年从牡丹江师范学院毕业后,何春雨本有机会留在城市,可他却选择回母校望奎县灵山乡中学当一名初中语文老师。“我上中学时,老师那么照顾我,上大学时,乡亲们那么帮我。我的根在这里,我要把学到的知识传递给家乡的孩子们。”
“看到学生因贫困而辍学心里不是滋味”
在教学中,何春雨经常看见一些学生因为没钱买书本而中途辍学,还有的学生铅笔盒全都磨掉了漆,书包破了很多口子,午饭根本吃不饱。看着这些孩子,回想当年的自己,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但那时候家里刚刚能吃饱饭,实在是拿不出钱来。
2005年夏天,何春雨发现学校垃圾点有很多矿泉水瓶、废纸,他眼前突然一亮,这些完全可以收集起来变成孩子们的书本费呀!于是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捡废品。
“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还是很不好意思,一个大小伙子盯着废品捡,感觉挺难为情的,怕被同事和学生们看见,天天起早贪黑偷偷捡。”
“那老师家可穷了,我经常看见他偷偷捡破烂。”听到有学生议论时,他也不解释。
“怎么天天回家衣服都这么脏呢?”“呵呵,帮同事干活了。”“学校有劳动。”面对妻子的埋怨,他憨笑着找理由搪塞。
一天、两天……一个学期下来,废品卖了180多块钱,他在全校的10个班级中选了20名贫困生,买了脸盆、香皂、本和笔等,当他在课间给贫困生发放时,全体师生都明白他捡废品是为什么了,对他报以热烈的掌声。“看着学生们的高兴样儿,我觉得值了。”何春雨说,“学校特别支持我,还给我腾出一间小仓库,专门放废品。”
“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帮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
“我可能不是您最好的学生,但您是我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您的帮助,我可能早就不念了,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当像您一样的老师。”这是刚刚中考完的范迎秋给何老师发的一条短信,她的一番话道出了所有受帮助孩子的心声。小迎秋的爷爷患有脑血栓,奶奶和妈妈身体都不好,全家靠爸爸一个人挣钱,家里连看病吃药的钱都不够,没钱供她上学,懂事的孩子几次都想辍学出去打工给家里减轻负担。当何春雨了解情况后,多次找她谈心,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她振作起来,并用捡废品的钱每月都资助她直到中考结束。
如今,在何春雨的带动下,全校师生都养成了回收废品、节约环保的好习惯。从2009年起,望奎县教育局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向何老师学习的“爱心阳光温暖救助活动”,当年共捐款17万多元,资助贫困生880多人,这项活动一直延续至今。(记者 孙明泉 张士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