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全国对口支援西藏先进个人樊德:为“藏东明珠”铺就幸福路
//www.workercn.cn2014-09-08来源: 重庆日报
分享到:更多

  3年里多次遇险

  但他坚定的心从未动摇

  到过昌都的人都知道,那里的公路大多是由泥土和沙石铺成的土路,这些路一边是陡峭的悬崖,一边是深得让人眩晕的山谷。陡坡、急弯、窄路,在这样的路面行驶,尤其是错车,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致命危险。

  2002年7月,樊德一行人乘车前往昌都地区最偏远的县——边坝县,为修建道路进行考察。当时刚下过倾盆大雨,路上车辆陷入软泥中打滑,无法继续前行。

  樊德当时穿了一双新皮鞋。车上两位体贴的同事让樊德坐在车上,他俩下去推车。就在这时,公路上方的悬崖突发泥石流,两人见状连忙奔跑,“樊德,泥石流下来了,快跑……”话没说完,山上滑落的石土就接连拍打在越野车上,敲打着玻璃发出“砰砰”巨响。“我当时紧张极了,心想这次要‘交代’在这里了。”所幸泥石流的规模不大,中途又突然停止,没有将车辆埋没,更没有将车辆推下悬崖。

  这时,车外的同事大声呼喊,让樊德赶快逃出车外。樊德这才意识到,要赶快逃离汽车,顾不上车外已没到膝盖的泥土,樊德最终逃了出来。跑到安全地点时,大家都衣衫凌乱,樊德的一双新鞋,此时只剩下了一只。尽管脱险,但回想起那次遭遇,樊德依然心有余悸。

  3年里,这样的险情樊德遇到过很多次。恶劣的自然条件,更坚定了樊德要投入精力为昌都地区交通贡献一份力的决心。再次驶上这样的危险路段,樊德心中已不再那么恐惧。

  樊德的同事小田也是一名援藏干部,“有次我搭樊德的车到离昌都较远的洛隆县出差,车行驶在弯弯窄窄的沙石路上,一边是峭岩陡壁,一边就是深不可测的悬崖,我哪走过这样危险的公路,吓得我心惊胆战,直叫司机停车,宁愿下来走路也不再坐这车了。”小田说,樊德在车上却面不改色,不停地安慰他,还幽默地告诉他,只有在昌都才有机会体验这样的“刺激”。

  走遍昌都11个县

  参与建设200余个公路项目

  3年里,樊德不但走遍了昌都的11个县,西藏自治区许多县的公路修建,他也参与过。作为昌都地区当时唯一的一名高级工程师,他总是出现在需要他的位置。

  一次,边坝县修建一座长8米、宽7米的桥梁,在施工中出现了桥梁变形的情况。当地养路部门把情况反映到了昌都交通局,樊德便带队前去勘查。到实地一看才发现,桥梁在施工中使用了木质的支架,导致了梁柱变形。勘查后,他做出技术判断,整个桥梁工程不必重来,只要重新建造梁柱即可,返工量仅相当于整个桥梁工程的1/3,“在西藏建设道路,有时建造成本比内地高一倍还多,我们既要保证桥梁日后的使用安全,也要尽可能节约建设资金。”他还对施工的关键技术进行指导,在工程建设管理上与建设单位进行探讨交流。

  像这样在道路建设中遇到的棘手问题,樊德不知解决了多少。3年时间在雪域高原上奔波,总共走了多少公里路已无从计算。樊德只记得有一次,因勘察道路,自己在20多天的时间里走了6000多公里路。在昌都的3年时间里,樊德负责的交通局设计所完成了200多个农村公路项目的设计任务,涉及到的工程资金量达3.5亿元。而在他亲自参与设计及严格把关下,昌都的公路设计工作走在西藏自治区前列,在全西藏7个地区中位列前茅。

  “舍不得他走,他3年走的路,比我20多年走的路都多!”2004年6月,在樊德即将离开昌都时,昌都地区交通局党委书记谢刚向他伸出大拇指。谢刚说,昌都的公路建设需要樊德这样的干部,舍不得他走。

  现在,昌都地区的交通基础条件已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樊德打心眼里高兴,“路通了,电线杆才架得进去,自来水才通得进去,当地神奇壮美的自然风光才能迎来更多的客人,当地群众的生活才能得到改善!”樊德的3年援藏经历,让他比其他道路设计者更真切地理解“路”的意义。 (本报记者 张珺 实习生 周尤)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