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他爱山上的一草一木。总要嘱咐几句上山采野果的村民,别毁坏了树木。做护林员没少得到老伴支持。上山巡护离不开的老伙伴。
山路难行。
一位老党员,几十年如一日,与大山为伴,与绿树为伍,守护着数万亩山林,如今换来了绿涛阵阵,满目葱茏。他就是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七家子乡毛岭沟村村民、阜新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护林员”白永贵。
七家子乡毛岭沟村,这里有七沟八岔十四坡,有名的大山就5座,过去,这里山多树少,沟多水少。为了改变恶劣的自然环境,1952年,这里打响了一场治山治水,植树造林的浩大战役。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毛岭沟村的封山育林面积已达3.1万亩。
创业难,守业更难。为了守护好毛岭沟这几十万亩山林,当时19岁的白永贵做了护林员。他爱林、护林,不允许任何人伤害树木。一天,白永贵的一个亲戚趁着天黑在山上砍了一棵树,白永贵来到他家劝导:“树木怎能想砍就砍,你是护林员的亲戚就更不能毁林啊……你让别人怎么说我? ”入情入理的话语让亲戚低下了头。这些年来,无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白永贵都默默地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刚上山巡查时,偏僻的地方没有路,常常是脸和手被划破一道道的血口子。遇上雷雨天,摔几十个跟头是常有的事儿。一天,他刚登上山,大雨从天而降,老伴和儿子上山寻找,走了两三里山路,才见到鼻青脸肿、一瘸一拐的老白。
有人曾为白永贵算过一笔账:50年来,他共行走了近40万多公里的山路,相当于15个二万五千里长征,他亲手植下和补种树苗10万余株。
满头银发换来了青山绿水。半个世纪来,他的足迹留在了山林的每一个角落。如今,毛岭沟经过封山育林已是满目葱茏,绿涛阵阵,多年干涸的小溪又流淌在林间,曾经销声匿迹的野生动物又回到了林中,呈现出了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人们说:“是白永贵满头的银发换来了毛岭沟村的山清水绿。 ”
□本报记者/宋 澍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