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既然来了,就大干一番”
虽然现实比想象更残酷,也为各种困难流过眼泪,但付晓华还是留了下来。校长的一番谈话,让付晓华鼓起了勇气:既然来了,就大干一番,当一番事业来做。
豪情过后,就是现实。路桥中学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队伍已趋向老龄化,硬件设施相当简陋,教育水平较低,音乐教育几乎为零。
听说学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付晓华原本特别兴奋,但推开教室门后看到的景象让她“惊呆了”:满屋灰尘,一些小乐器凌乱地躺在柜子一角,大多已破损了。付晓华用了一星期才把这间教室收拾出来,原本细嫩的手上划的全是口子。
尽管如此,当看着孩子们眼睛放着光、排队走进音乐教室的样子时,“我觉得很值”。付晓华开始在学校里“折腾”起来。她把那些破旧的乐器找出来,修修补补后组建了一个鼓乐队。
2010年元旦,付晓华刚到路桥中学不到半年,便迎来了一次大的挑战。她不仅要为县里教育系统主持元旦联欢会,还要为学校准备一次文艺演出。节目编排、服装道具、演员排练……所有这些都是付晓华一人完成。
演出当天,校长邀请了附近各村的支书到学校观看。虽然合唱台只是由12张破桌子拼成,虽然孩子们的歌声有太多瑕疵,但当所有班级完成表演后,学生都非常高兴,这也让付晓华心中产生了巨大成就感:“我让那些农村孩子站上了舞台,让他们敢于表现自我,让很多人对路桥中学、对路桥的学生,刮目相看。”
这种油然而生的成就感,也让付晓华的干劲更足了。学校里没有音响设备,她就用4个月工资买了一个笔记本电脑和几个便携的小音箱。学校里没有专门的排练场所,她便在学校里找来了一块绿色的大地垫,只要找到一块空地,铺上垫子、打开笔记本电脑、接上小音箱,排练厅就有了。
就这样,路桥中学在付晓华的“折腾”下,有了合唱队、舞蹈队、书法社、曲艺社、广播站、古筝小组等,从2009年起,学校又有了艺术节、歌咏比赛……
更令付晓华欣慰的是,自己的学生不仅能唱会跳,更加自信,还走出路桥到县里、市里参加演出,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家长们也都不再跟付晓华“对着干”,“觉得孩子不务正业”了。“现在我只要到街上去买东西,常有家长跟我打招呼,有时候谁家包了饺子还让孩子给我送点来,特别开心。”付晓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