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特岗教师付晓华:刚到路桥中学还是忍不住哭了
//www.workercn.cn2014-09-10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路桥少了我,学生可能就没有音乐课了,我狠不下心”

  按照规定,特岗教师的服务期限为3年,付晓华最初的计划也是3年。在深圳做生意的父母年龄越来越大了,也需要照料。2012年,父母为在深圳为她找好了学校,条件比路桥好很多,工资至少能高出5倍。

  付晓华犹豫了。听说她可能要走了,路桥的学生哭了。3年的相处,也让付晓华难以放下这群农村娃。

  付晓华记得,刚到路桥中学时就赶上了教师节,乡政府在他们学校举行表彰大会。付晓华忙完走出会场时,一群学生立马围了过来,一个小女孩儿跑到她身边,怯怯地说了一句:“老师,你把手伸出来。”付晓华一边跟客人道别,一边随意伸出了手,等她转过头来身边的孩子都跑散了,但是她的掌心里多了厚厚一沓小纸片。

  这些纸片有的精致整齐,有的撕得歪斜,上面有的用彩笔,有的用铅笔,写的全是对付晓华的祝福。这让付晓华的心顿时“澎湃”了,“那会儿,我跟他们接触才10天,很多孩子都叫不上名字,他们却这么喜欢我。”那一沓小纸片被付晓华一直保留至今,路桥的孩子从那一刻起就“住进了”她心里。

  然而,父母也是付晓华内心最难以言说的痛:“我的同学经常会用自己的工资给父母买些东西,我不仅不能给他们买什么,连在他们身边照顾都很难做到。”

  2012年,待在深圳过暑假的付晓华,准备不再走那条两边全是玉米地的小路了。

  但坐在舒适的家里,一个画面总是出现在付晓华脑海中:冬日午后,自己坐在操场边看孩子们玩,阳光照在自己身上,暖暖的。“我突然觉得,深圳有没有我这个老师没什么不同,但如果我离开路桥,那些孩子就又没有音乐课,没有更多美好的生活,我狠不下心。”

  2012年暑假之后,付晓华又回到了路桥。这一次,她不再是特岗教师,而是一名正式的乡村教师。

  “如果教师接力棒能继续往下传该多好”

  这次回来,不再是特岗教师的付晓华有了更多想法。“农村学校真的太缺老师了,我真希望能像接力棒一样,走了老人就有新来的接上,我也渴望新来的教师能再一次激励我。”付晓华说。

  记者从教育部教师司了解到,特岗教师计划于2006年起在西部地区实施,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对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农村中小学,在不改变教师管理事权的前提下,在现有教师编制内设立特别岗位,由国家公开招募高校毕业生担任特别岗位教师,聘期3年。在这一中央政策的基础上,不少省份也制定了自己的特岗教师计划,付晓华参与的就是河北省的特岗教师计划。但由于对帮扶地区划分的不同,付晓华所在的路桥中学不再划分在特岗教师计划范围内,因此,2009年之后学校就再也没有特岗教师了。

  然而,没有被划分在需要帮扶的范围内,并不意味着这里不缺老师。

  据路桥中学校长杜金增介绍,现在他们农村学校的老师主要由几部分构成:转正的老民办老师、县职教中心培训过的一批老师、政府每年招聘的正式编制的教师,还有一直都在农村学校存在的代课教师。很多“老民办”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其他教师流动性又很大,而且不少老教师在教学上已完全跟不上新的形势,“农村学校非常渴望新教师的到来”。

  现在,付晓华他们这一批特岗教师成了当地各个农村学校的宝贝。当2012年这批特岗教师工作满3年、按照规定可以离开的时候,很多校长甚至感到了恐慌,一位校长说:“如果这批人都走了,馆陶的教育就塌了。”

  好在付晓华留了下来,还有不少特岗教师也留了下来。

  对付晓华来说,未来的路上还有不少难题:远在深圳的父母年龄越来越大,自己将来的职业道路还要好好规划,已快30岁的她终身大事还悬而未决。但无论困难多大,坚守都会是她心中永恒的主题。(樊未晨)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