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隆平高科和当地国有种子公司合作后的第一次大丰收。左二为李昊同。资料图片
做事就是要辛苦一点
本报驻印度尼西亚记者 刘慧
印尼是水稻种植大国,粮食产出却不高。中国杂交水稻进入印尼后,提高了水稻产量,还将杂交水稻技术推广至印尼13个省。这其中,中国隆平高科印尼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平高科”)总经理李昊同功不可没。
李昊同年纪轻轻就在海外独当一面,他对自己所从事行业的热爱是一个重要原因。
李昊同的专业是印尼语,就在他的同学纷纷凭着小语种优势进入国家机关、大企业时,他却选择到印尼攻读农业管理硕士。李昊同说,他从小就对生物感兴趣,长大后受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梦想鼓舞。印尼农业资源丰富,和中国农业互补优势强,一定大有可为。
凭着这股信念,李昊同投身农业领域。硕士毕业后,他在印尼一家农业公司工作,负责与中国农业公司的合作事宜。2010年,中国首屈一指的农业公司“隆平高科”进入印尼后,李昊同应聘当上了“隆平高科”总经理秘书。
起初,隆平高科在印尼只有4个人,李昊同对当地比较熟悉,从饮食起居,到与政府沟通、写实验报告等,他都一一参与。2010年,他跑遍了印尼的田间地头,找示范点,与农民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公司租的房子远离市区,条件简陋。李昊同还得了伤寒,高烧不退,且时常复发。但李昊同毫不在意。他说,人在做事时,就是要辛苦一点,太舒服了就没动力了。无论做什么事情,开始总会遇到各种挑战。
2010年底,中国要与印尼合作启动杂交水稻技术合作项目,交由隆平高科来实施。李昊同熟悉所有的工作流程,知道去哪里找示范点,如何说服农民用中国的种子,因此被任命为项目组长。李昊同开始大展拳脚了。为了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他组织开展栽培竞赛,产量最高的农民到中国旅游。由于技术人员少,资金有限,他推行远程农民交流,让技术人员通过网络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三年来,李昊同带领专家组和当地农民同吃同住,手把手地教农民改变栽培习惯。终于,他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丰收现场会上,印尼农民捧着沉甸甸的稻穗,纷纷赞扬“中国水稻真棒”,中国杂交水稻的牌子逐渐走入印尼农民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