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图为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内景。 资料图片
伴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壮大、“走出去”战略的不断实施,一大批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世界各个角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中国的新名片。在这一过程中,一批又一批的中国年轻经理人告别故乡家人,在遥远的异国他乡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历经磨难的同时,他们也收获了经验、打开了视野。本报驻外记者走访了五位中企在海外的年轻经理人,为读者讲述他们在海外创业的故事
迅速适应不同文化氛围
本报赴新加坡特派记者 于景浩
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矗立在新加坡高楼林立的金融街,是中国人民银行授予的首个海外人民币离岸清算中心。分行总经理张伟武是出生于1975年的“70后”,在同记者交谈时,他自然地流露出一股自信的气息。
“我从未想过自己一个陕西农村出来的孩子能代表全球最大的商业银行走出国门,在异国他乡‘开疆拓土’。”早在2010年5月,张伟武就曾受命赴荷兰阿姆斯特丹成立中国工商银行荷兰分行。“接到任务后,我在兴奋之余,压力也瞬间袭来。在异国他乡开办一家银行谈何容易?况且还是在现代商业银行和股份公司发源地——金融业发达的荷兰。”张伟武感慨地说。
刚到荷兰时,张伟武和每一个走出国门的中国人一样,都为文化差异伤透了脑筋。荷兰人习惯将生活和工作划清界限,这让张伟武很不适应。“荷兰人一下班就关掉工作手机,享受私人生活。而我们在国内已经养成了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的工作习惯。所以,遇到一些重大的业务问题,我们总希望能在第一时间与荷兰同行、客户进行沟通。但是,尽管大家已经是关系不错的朋友,无论你怎么写信息、留语音、打电话,他就是不理你。”张伟武对记者说。
张伟武和他的同事们也开始入乡随俗,学会习惯并尊重荷兰人的当地文化。“下班后,我们不会因为工作打扰到他们的私人空间,他们也开始尊重和理解我们中国人集体至上、勤勉努力的企业文化。中西两种不同的企业文化逐渐在工行荷兰分行内部实现了融合。”张伟武高兴地对记者说。
去年来到新加坡后,张伟武又面临另一种不同的文化氛围。“新加坡有很多华人,但他们都受到了西方尤其是英国文化的巨大影响。可以说,新加坡人的生活方式是亚洲式的,但工作却严格遵守国际惯例。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我们勤学英语和国际惯例,在职业礼仪、形象仪表等方面也向国际标准看齐。我们也对本地员工进行培训,让他们熟悉工行的企业文化,以增强公司内部的沟通和融合。”
在张伟武的带领下,工行新加坡分行的人民币清算业务呈现井喷式增长。张伟武告诉记者,2013年5月27日是工行新加坡分行第一个人民币清算行开业日,当日的清算量是16亿元(人民币,下同),开业第一月的人民币清算量就突破了1000亿元。今年4月8日,工行新加坡分行人民币清算量突破10万亿元。“现在每天的人民币清算量都在1500亿元左右,每个月大概2万亿—3万亿元,达到了香港去年清算量的1/3。”张伟武高兴地对记者说。
“未来,人民币将逐渐从贸易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发展为各国央行外汇中的储备货币,很多大型中资企业也将成为全球性企业。”张伟武充满信心地说:“以强大祖国为依托,以全球化视野为羽翼,我们工行一定能在海外立地生根,蓬勃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