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1月10日7点30分,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的医务人员开始忙碌了。拍片子的患者陆续来到候诊区里等待。检查室里,主治医师钱树森面前放了厚厚一沓报告单待审。这些都是周末攒下的,需要在周一审核完,发给临床医生。
每一份提供给临床医生的报告单需要两名医生签字。“初级医生写报告,中级医生负责审报告。”钱树森说。过去,放射科在医院里是辅助科室,不受重视。现在临床医生越来越依赖仪器检查,影像医师就像“侦察兵”。
X光、CT、核磁共振都在放射科。钱树森带记者参观了放射科的检查室,拍片子由专门技师负责。拍X片前,技师要先给患者讲讲进入检查室后怎么做。透过玻璃窗户,技师能清楚地看到患者的一举一动。
CT检查室里一位肿瘤患者正在做化疗后检查。看到患者呕吐,护士赶紧进去帮助擦去呕吐物。钱树森看了看患者的病历说:“还要做加强造影。”
钱树森说:“别小瞧了这看片子的活,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影像医师大都要经过5年脱产学习,除了影像专业知识学习,内外妇儿等临床知识一点不落,还要了解机械使用等。除此之外,要通过执业医师考试、上岗证考试等关口,职称晋升就更难了。
钱树森已经工作11年,头5年都是在写报告,然后才能审报告。
“影像医师其实对综合素质要求还是挺高的。”钱树森介绍,首先要熟悉全身各个部位的解剖名称,然后要学会如何正确去评价图像,熟悉各种常见病变的不同影像表现。看图像写报告或者审核报告,明确给出一个倾向性的结论,这其中就涉及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参观完检查室,钱树森带记者又回到报告室。报告室四周贴墙放满了桌子,只能坐下11个人。有的医生身边还坐着进修医生或实习生。桌面上的显示器显示患者基本情况和初级医师写的各种光片报告;另一台长方形的2兆屏竖在桌面上,医生快速浏览着各种片子。
“每天其实都差不多,早上写或者审核头天下午的报告,下午就处理上午的。”钱树森说。
影像医师不但工作单调,而且工作量很大。每天拍X光片的患者300—500人,拍CT的150—200人,拍核磁共振的40—60人。负责看X光片的医师只有两三位,负责看CT片的只有三四人,核磁共振的只有3人。审签医师一般是2人。
“平时上班其实蛮累的,一天下来,最糟糕的就是眼睛、脖子、肩膀和腰椎。”钱树森说,很多医师有不同程度的颈肩综合征和腰肌劳损。他自己生理曲度改变了,椎间盘膨出,颈肩部肌肉酸疼。
刚回到工位,放射科主任把一个会诊通知递到钱树森手中:下午2点参加重症监护室的会诊。(记者 王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