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无论是成立河南省首家“校长工作室”,或是推行“博士进课堂”,还是“用社团改变原有人际交往逻辑”,在郑州九中做了6年校长的田宝宏,总是不断受到同行的关注。
郑州九中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高考“名校”,也很少造就所谓的“状元”,但相比“推倒分数论”,田宝宏更希望在追求分数的同时,能给学生加上素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更多因素。
“拼分数是必要的,千万不要扳倒一个,再竖起一个,我喜欢用‘加法’。”这种“加法”的育人方式,被田宝宏称之为“给学生提供一个‘本我’的生态环境”。
“分数交往”变“特长交往”
11月20日,郑州九中召开每年一次的学生代表大会,会议从筹划、组织、实施,都是该校的“校长助理团”在负责。
“校长助理团”是郑州九中一个传统的品牌社团,也是给校长出谋划策的“智囊团”。田宝宏送给他们这样一句话:“让我听到您的声音,让您的期待变成我的行动”。
“学生很难和校长面对面交谈,‘校长助理团’就是媒介。”田宝宏认为,在目前的校园里,人际交往存在着一种“不平等”的逻辑:一般情况下,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并不多,而在学生之间的交往中,也存在着把学业成绩放大为一个人全部的现象。
“学校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人际关系,但如果主题始终只有一个,就是用分数和别人交往,他学习好我们瞧得起他,他成绩不好,大家便不愿和他说话。”田宝宏说,“这样,就把所有的关系都单一化了,所有的关系都被分数蒙蔽了,而在分数下,掩盖了太多教育的其他问题。”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田宝宏想到了社团。
“每个人都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某项特长,参与到社团工作中。”田宝宏说,这有着“改变原有人际交往逻辑”的作用。“社团与社团之间的交往,不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吗?当指导老师进入社团后,老师与学生也开始沟通了,这就产生了新的交往逻辑——每个人都能凭借自己的特长,自信地与别人进行交流、交往,并成为朋友。”
于是,在田宝宏的支持下,郑州九中自2010年就开始探索社团模式的校本课程开发,先后批准成立了校长助理团、畅扬心空心理社、篮球联盟、SG轻音社、跆拳道社、凡石剧社、棋艺社等数十个社团。
对社团的管理,田宝宏要求保持开放性。“像义工队,你愿意参加,我们欢迎,不愿意就拉倒。自发了,效果反而更好了。”田宝宏说,这种尝试,只是给师生们提供一种机会,一次体验自己精神世界愉悦的经历。“幸福生活和尊严,是我们永远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