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深圳海关缉私局警察张豫铭:站好生命中最后一班岗(图)
//www.workercn.cn2015-02-06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更多

缉私警察张豫铭

  “我现在在忙,一会儿再给你电话。”妻子詹莉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这句话竟然成为她听到的丈夫张豫铭的最后声音。

  这就是深圳海关缉私局警察张豫铭,亲人更愿意把他的离去,当成是忙碌工作后的歇息,因为他实在太忙了。仅2012年以来,他参加专案的时间累计多达21个月。

  从“军区参谋”到“业务能手”

  1984年,18岁的张豫铭进入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成为一名光荣的军人。随后,在16年军旅生涯中,张豫铭表现优异,屡立军功,一步步地从一名学员成长为正营级参谋。

  2000年9月,他脱下军装,穿上警服,进入深圳海关缉私局大鹏分局工作。

  为了尽快掌握辖区内走私动态,刚进入海关的张豫铭硬是用脚丈量完了辖区近百公里的边境线和非设关海岸线,凭借着在部队练就的扎实的情报分析功底,他很快就能独立经营情报线索、查办案件,成为了一名业务能手。

  翻看张豫铭做的一份情报分析报告,线索整理有序,材料详实、全面,思路条理清晰,目标指向明确。

  如今,在他的办公室里,还放着他没有来得及收拾的行李,除了几件衣物当中塞满了各种药品外,还有几本厚厚的工作日记,里面工整地记满了他参与侦办案件的心得。

  走私分子的“眼中钉”

  张豫铭在大鹏分局工作期间,是走私分子的眼中钉、肉中刺。

  大鹏分局所管辖的盐田区,非设关地走私态势严峻。由于盐田紧挨香港,辖区边境沿线山峦起伏、沟壑众多、地势复杂,走私分子利用便利的地理条件,经常将走私货物偷运入境,甚至还借助排洪渠道、自挖地道走私。

  为将走私团伙一网打尽,张豫铭多次和战友带上面包、矿泉水,到山上、岩石缝里甚至排洪渠道踩点、蹲点,经常一蹲就是一个通宵、十天半个月。

  2006年8月,张豫铭和战友们经过长时间的艰苦摸查,在沙头角一举捣毁一个自挖地道走私电子产品的团伙,抓获走私分子7人,查获价值近200万元的走私IC芯片、手机等电子产品。

  2007年5月,张豫铭和战友经过艰苦摸底排查,打掉一个在莲塘利用边境排洪渠道走私的团伙,抓获走私分子7人,缴获涉嫌走私的手机10770部,案值高达3500万元。

  “脱下军装换上警服,可能要面对更多形形色色的诱惑,也可能遭受到各种各样的恐吓与危险,但你既然选择了,就必须扛得住!”。退伍时,部队领导在张豫铭的笔记本上留下这样一句寄语,这也成为影响他14年警察生涯的座右铭。

  当兵16年、从警14载,张豫铭不论在什么岗位,他都保持着部队养成的低调、严谨、认真。

  “张豫铭很低调,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格。虽然从部队退伍下来,但他多少年如一日,仍然按照部队军事化的要求,办公室内务一丝不苟,规章制度记得比谁都牢。”说起张豫铭,曾与他共事的黄可科长总有说不完的话。

  2010年,有一个走私犯罪嫌疑人在外潜逃半年后,通过亲戚,找到了张豫铭部队战友,带着重金以“叙旧”的名义登门说情。面对这位多年不见的老战友,他义正辞严地说:“你我都穿过军装,受过部队教育十几年,大道理就不多讲了。如果你真想为他好,就让他早日回来,投案自首。”老战友见状连忙转换了态度:“咱们战友多年,我不为难你,只是希望你能透露一些信息给我。”他严厉地说:“你就死了这条心吧!如果还希望我们是好战友,这件事就此打住吧!”

  多年的战友就这样在他面前碰了一鼻子灰,回头跟嫌疑人亲戚说“这个人,榆木脑袋,搞不掂”。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