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杨金元:一师一校一辈子(图)
//www.workercn.cn2015-02-26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在云南大理深山的教学点耕耘30余载,52户人家的村子里走出17名大学生

 杨金元:一师一校一辈子(近距离)

杨金元和他的学生们。记者 姜泓冰摄

  34年,如果一个人走出深山,会走多远?

  34年,如果一个人留在原地,能改变什么?

  34年,村里出了17名大学生,40岁以下的人全是他的学生。

  在云南大理,乡村教师杨金元的去留选择令人感动、深思。

  ——编 者

  2月28日学生返校、领课本,3月1日新学期开学……30多年了,年年重复这样的日程、节奏,杨金元老师早已驾轻就熟。但今年,他更快乐——

  云南大理洱源县牛街乡上星村,简陋破落的海星小学第一次有钱大修,瓦片搭成的天花板上加了吊顶,泥土的场院铺上水泥,有了小小的升旗台,还有公益组织承诺,要把用了十多年的村里自做的旧课桌全部换新;

  大年初二,10多位在外读大学的学生们办起一台校园晚会,全村100来口人挤进小学校,唱歌跳舞,感谢师恩,欢庆校园翻新;没回村的“老”学生们也都发来信息,祝愿老师“万事如意”……

  晚会上,村民们让杨金元讲讲自己的事迹,他只是读了几封前几届学生写给他的信,报告了一下今年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心里激动而快乐,外表腼腆而讷讷。

  15岁时“子承父业”站上讲台,走出大山曾是他莫大的愿望

  “长大了,我想做一名老师!”2015年1月,海拔近2000米的海星小学,在简陋教室内、狭小操场上,当14个质朴单纯的孩子有一大半说出这样的人生理想时,你的心很难不受震撼。

  这份整齐划一的理想,与乡村教师杨金元的言传身教分不开。这位身材高大、不苟言笑的中年汉子,已在海星小学这个“一师一校”的教学点当了34年“孩子王”。

  杨金元的父亲是上星村的文化人,是一位1962年开始工作的民办老师。因为收入低、难养家,到上世纪80年代初,他决定弃教务农,却又牵记着村里的孩子们不能失学。于是,在村长和父亲的合力动员下,1981年,年仅15岁、还在读初中的杨金元“子承父业”,硬着头皮站上了讲台,一个人撑起了海星小学这个教学点。

  不是没有纠结、动摇过。走出大山,到外面去闯世界,对年轻的杨金元曾是莫大的诱惑。

  初当民办教师那几年,他的收入是每月13.8元。而当地人砍木材运到山下卖,每天就能挣四五元钱,碰上大料,收入更高。“和我们一起干吧,一天就顶你一个月了!”伙伴们一再邀约,他也心动。找父亲商量,父亲不同意:“你不教了,这些学生咋个安排呢?要是你想得出办法,我也不拦你。”

  上世纪80年代末,村里人外出帮工一天至少赚两元钱,而已结婚生子的他,只靠每月28元工资养家。妻子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患了严重的风湿病,无法干活,还要四处求医,加上父亲生病治疗,养家的重担压得他透不过气来。像村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到外面打工、学手艺赚钱的念头,在他心底不停冒出,又一次次被生生压下。

  前些年,海星教学点曾因为缺少校舍设施等原因而停办、撤并,村里的孩子转到中心小学去读书。每天上学都要翻越几座山头,家长们不放心,没过多久,孩子们就一个接一个辍学。这样的结果,让杨金元深知,自己若离开,对孩子们意味着什么。

  他放不下。好几次要辞教,但“这些学生咋个安排”,最终还是挡住了他的脚步。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