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高铁焊接大师”李万君:焊枪绘就神奇天路(组图)
//www.workercn.cn2015-04-21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借助“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平台悉心带徒

长客高速动车制造车间

  越剑性利,非淬砺而不铦

  “溪水遇到阻碍,就能激起浪花”,喜欢这句话的李万君,并不讳言他有过人生低谷。

  那是1987年,19岁的李万君职高毕业,分到长客配焊车间水箱工段。受限于当年生产条件,厂里流行一句顺口溜:“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看是水箱工段的。”

  不亲身体会,不知这个岗位的苦脏累:“成天趴在带油的钢板上作业,手中焊枪喷射着2300℃烈焰,焊豆子一崩,衣服全是洞和油,口罩戴一会儿就黢黑,夏天浑身大汗,冬天站在水池中给焊完的水箱打压,又一身冰……”

  一年间,同批进厂的28个小伙伴,25个想方设法转岗了,没有“门道”调转的李万君,“往回一瞅又苦又累,往前一瞅没啥出息,悲观又迷茫”。

  李万君的父亲李世忠,是第一代长客工人,造过中国第一辆客车、第一辆地铁,曾7次当选厂劳模。当时,李万君所在的配焊车间,也有两个劳模,一是机修班长屈伟健,全国劳模;一是段长张道祥,铁道部劳模。

  “既然走不了,就安安心心好好干,向劳模看齐,争取干出一番事业!”李万君想起了自己钟爱的那段话:“小溪为什么能抵达大海?就是因为遇到障碍时,它懂得静下心来,慢慢积蓄力量,提升自己,最终去超越障碍……”

  从此,看哪个师傅活好,李万君就去旁边看。下班后,他到处踅摸边角废料,用丝袋子装上,背着每袋重50多斤的“宝贝”,横跨厂区走上3里地,让当刨工的老爹帮他加工成坡口试验片,再背回车间,起早贪黑地练,每天要焊掉近300根焊条。

  “厂里要求每人每月焊100个水箱,我总会多焊20个,我还喜欢变换各种姿势焊,结果帆布工装坏得特别快”,李万君告诉记者,当时厂里两年发一套工作服,可他一年得磨破四五套,不够穿,就自己上市场买。

  一次练习中,李万君左眼不慎扎入焊渣,他急忙赶到医院挑出来,每天换完药,他接着坚持用右眼练。“我想,如果独眼都能焊好,用两只眼睛就更厉害了”,他风趣地说。

  越剑性利,非淬砺而不铦;人性怀慧,非积学而不成。1988年,长客与民主德国合作生产软卧车,一天,段长发现李万君刚焊完的两个东德车风缸十分漂亮,忙打断他:“先别焊了,一会儿外方要来参观,你再焊,万一手上没准儿,干得不如这两个,怎么让人家看?”李万君乐了,底气十足地说:“放心!我保证干多少都一个样!” 东德专家步入车间后,果然被李万君的焊功深深吸引,围在他身旁久久不去。

  也是在上班第二年,李万君在车间比赛中轻松夺冠,随后又在全厂大赛中一举摘银。厂里的“大笔杆子”形容道:“在万君手里,无形之针统驭着耀眼电弧,在冷硬的钢铁之间亦刚亦柔,或翩若惊鸿,或沉如泰山,自如演绎,讲述着这个钢铁绣者的神功与不凡……”

  “一个人最怕鼓励,那以后,我学技术的劲头更足了,也真正爱上了焊接这一行!” 李万君呵呵一笑:“爱好就是动力,加上耐力推动,特别是体验到做个技术工人的荣誉和社会地位后,就形成了一个良性体系,让你拼命去追求,总觉得还可以做得更好……”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