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回报企业
带出技艺精湛的高素质职工团队
“一个人就是浑身是铁能捻几根钉?只有培养更多懂技术、会创新的工人,才能推动企业更好地发展。” 郑久强深知,规模化生产对每一位炼钢工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培养更多的炼钢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于是,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传、帮、带”上,不仅仅是带徒弟,更是带动整个公司炼钢队伍的成长。
其实,郑久强的辐射作用早在1998年就已显现。低合金品种钢是当时新开发的建筑用钢,对冶炼要求非常严。郑久强带领炼钢小组成员,反复进行冶炼试验,并认真总结,归纳出了“519”操作法,小组的炼成率提高到95%,在全厂推广后,16个炼钢小组的炼成率都超过了90%,每年为企业多创效益800多万元。
经过几年的精心培养,郑久强小组的炼钢技术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人人都能炼出20多种钢,这在唐钢绝无仅有。郑久强用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无私地培养出一大批生产骨干,以精湛的技术引领团队实现从“体力型炼钢”向“智能型炼钢”的蜕变。
2006年,唐钢公司成立了郑久强工作室,向职工讲授破解影响产品质量疑难问题的好方法、小窍门。并以此工作室为依托,鼓励职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展示成果,搭建平台,命名总结推广先进技术操作法。
郑久强炼钢创新工作室是培养炼钢人才的摇篮。工作室成立以来,郑久强制作了OPL教材,为炼钢工们详细讲解操作技巧。他组织炼钢工和工作室成员针对冶炼过程中石灰石加入量、加入时机、加入批次和重量等内容组织了十多次主题研讨,解决关键技术15项。通过现场课堂、导师带徒、技能培训、技术难题会诊、发明创造等多种形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职工广泛参与技术创新。
多年来,仅郑久强工作室就申报15项国家发明专利,各类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产生先进操作方法12项,已经申报职工岗位创新成果28项。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批准,郑久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首批50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之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郑久强意识到,他的梦想正随着他的企业一起长大。兄弟企业前来“取经”,郑久强倾囊相授,业余时间他还被很多企业请到生产现场,传授经验,炼钢工甚至会直接打电话向他请教生产中的难题。
曾经有人劝他要有所保留,郑久强却说:“以前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琢磨着自己、车间怎么干好了。现在不同了,国际化的企业要有国际化的胸怀。”
这,就是一个新时期劳模最质朴的钢铁情怀。(本报记者 赵伟龙 通讯员 高立秋 贾成宁)
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标兵:周贺云同志先进事迹 | 2011-10-31 |
整合:一线职工中的十八大代表 | 2011-10-31 |
十八大代表风采录:“我不能将顾客当做试验... | 2011-10-31 |
一线“洋大拿”劳瑞斯:自己就是唐钢的一分子 | 2011-10-31 |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 | 2011-10-31 |
河北省劳动模范高会民:不当“官”,甘当蓝... | 2011-10-31 |
鞍钢工人李超:工人发明家这样炼成(图) | 2011-10-31 |
吴灏:创新灵感来源于生活(图) | 2011-10-31 |
郑久强:发明创新“挣钱”上亿元(图) | 2011-10-31 |
河钢“最美职工”郑久强:让钢花闪耀出创新... | 2011-1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