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武侯区高升桥东路16号一楼有一个很多人都知道的“王兴华工作室”,工作室主人王兴华是一名调解员,他有丰富的调解经验,并注重调解办法和技巧,自创了“调解12法”。现在,年过六旬的王兴华退休后也不闲下来,专门负责调解别人拿不下来的重大矛盾,每天周旋在各个矛盾主体之间谈判,充当和事佬。
2012年以来,王兴华成功调解各类疑难复杂纠纷近70件,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多年来丰富的调解经验和众多成功的调解案例,使王兴华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和“全国人民调解能手”。
40余年调解经验
昨日,记者在高升桥东路16号一楼“王兴华工作室”里见到王兴华时,他正在整理卷宗。记者看到,在靠门一侧的柜子里,装了满满一柜卷宗,“这都是调解成功的,今年上半年就有18件。”王兴华数了数,对记者说道。
记者眼前的王兴华,面容和蔼,但眼神犀利老到,似乎能一眼洞穿人情世故。“我这一生,和调解都分不开。”和王兴华的交谈中,记者理解到了他丰富的调解经验的由来。40多年前,王兴华还在当村干部的时候,就开始处理村里的大小纠纷,后来当兵后,部队上发生的几起大的纠纷也是他出面调和。
2002年,王兴华从部队转业到望江街道办事处任副书记,专门负责调解各类纠纷。“当时,调解得最多的是婚姻矛盾,那时观念比较保守,两口子在家里闹得鸡飞狗跳,但真要走打官司离婚这一步,又觉得丢不起人。结果很多夫妻闹到街道办,我劝他们换位思考,多为对方着想,调解成功率还是很高的。”王兴华说。
2005年,王兴华调任武侯区司法局,同时任职武侯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纠纷日趋复杂。这些矛盾举足轻重,动辄涉及数千万资金,或者影响到上百人,处理起来千头万绪,要求调解员不光要懂法律,还要知晓人情世故、有丰富的经验。多年来丰富的调解经验和众多成功的调解案例,使得王兴华在遇到这些纷繁复杂的纠纷时显得云淡风轻,也让他获得了“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人民调解能手”等荣誉称号。
自创“调解12法”
自工作以来,王兴华的生物钟就和我们平常人有些不一样。正常情况下,他下午6点下班后就回家睡觉,晚上12点醒来,然后开始工作到第二天早上6点。工作了一夜的王兴华简单做些休整就去单位了,开始新的一天的工作。
“我喜欢在晚上思考,很多扯不清的纠纷在晚上才想得清楚。”王兴华笑着告诉记者。2008年的一个晚上,王兴华在经过一夜的思考后,自创了“调解12法”,包括:分析法、算账法、冷处理法、背靠背撮合法等。“这些方法都是通过我多年的调解经验总结出来的。”王兴华告诉记者,这些方法在帮助解决纠纷时是需要综合运用的,不同类型的纠纷、纠纷的不同时期选取的方法都不一样。
很多人觉得调解矛盾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王兴华却乐在其中。如今,他已经是业内的名人,在电视节目中调解矛盾,受邀到全省范围内做调解方面的讲座,他将自己多年的调解经验包括自创的“调解12法”以及调解方面的法律法规、历史与现状、存在的问题等系统地“传授”给其他调解人员。
成立调解工作室
今年,王兴华已经从公职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却闲不下来。于是,在武侯区机关第二办公区一楼,“王兴华工作室”成立了。现在,没有了其他事情,专职做调解工作的王兴华和以前一样忙碌。
“很多人都向往退休后清闲的生活,你为什么还闲不下来呢?”当记者问起王兴华时,他告诉记者,当他经过一番调解,看到纠纷双方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时,能让他获得最大的满足和欣慰。
调解心得>>>
公心细心 巧断家务事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在王兴华这里,这些都不算事儿。“调解作为第三方,只要公平公正地为双方考虑,复杂的事情也很快会厘清。”王兴华不紧不慢地说。
今年4月9日,王兴华调解了一起家庭纠纷。刘莉(化名)想和丈夫马俊(化名)离婚,刘莉觉得丈夫对家庭不负责任,“娃娃上学、生病他都不肯花钱。”在王兴华工作室里,刘莉抱怨道,表示坚决离婚。“俗话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一开始,我也是尽量把他们往‘和’的方向劝。但当我了解一番后,我改变了方向。”王兴华告诉记者。
“你觉得幸福吗?你对你的婚姻感到满意吗?”当王兴华这样问马俊时,马俊给出了否定回答,并且他还理所当然地认为所有的婚姻都如此。王兴华认为,妻子已经对丈夫很失望,而丈夫却不曾也不愿为改善婚姻关系而努力。
双方一致同意离婚,接下来就是财产分割问题,“其实,他们之所以来到这里,很大原因是这个问题没谈拢。”王兴华说,在给出财产分割方面的建议时,王兴华考虑了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孩子的成长问题、丈夫抚养孩子的能力、妻子的要求等,由于是全面考虑问题并秉持公正,最后王兴华给出的财产分割方案,双方都表示满意。
拎出关键 化解医患纠纷
武侯区是全市医疗机构最多的一个区,武侯区也成立了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专门受理和调解医患纠纷,但很多复杂的医患纠纷,最终也会落到王兴华这里。“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拎出关键,洞穿矛盾双方的心理妥协底线,并动用专业法律知识,让矛盾双方心服口服。”对于解决医患纠纷,王兴华有自己的一套心得。
一次,三轮车司机王宁(化名)因肩膀麻木,到武侯区某医院看病。第二天,还在医院做检查的王宁突然死亡。王宁的家人愤怒之下,叫来50多个人到医院闹腾,要求医院赔偿80万。医院打电话报警,可民警也不能强行把王宁的家人拖走。
医院焦头烂额,请王兴华出面调解。王兴华约了王宁的妻子李丽(化名)谈判。根据法律规定,赔偿金额要依据王宁的死因来定。若是自然死亡,死者家属的任何诉求都会被拒绝。而王宁去世前,没有接受任何治疗,所以自然死亡的可能性很大。
“我跟李丽说,最好给王宁做个尸检,确定他的死因,然后该怎么赔就怎么赔。结果李丽的眼神突然躲闪了一下,说明她很心虚,不敢给王宁做尸检。”王兴华说,由于他看穿了李丽的心理,最后这起医患纠纷很轻易就成功化解。
本报记者 黄燕 文/图